[发明专利]除硅油水基清洗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0871.1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8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张原;管映亭;杜学晓;任森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纶超净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1/825 | 分类号: | C11D1/825;C11D3/60;C11D3/20;C11D3/3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张秋红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油 水基清 洗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用清洗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织物清洗剂,特别涉及 一种无尘室用的无尘室织物耗品的除硅油水基清洗剂。
背景技术
目前,无尘室织物耗品主要包括两种:防静电无尘服和无尘擦拭布。 防静电无尘服是无尘室的常用静电和尘粒污染的防护装备;无尘擦拭布是 无尘室的常用清洁工具。上述两种无尘室织物耗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芯片、 微处理器、装配生产线、LCD和LED、磁盘磁头等产业中。为了控制管理 产品制作流程的不良率,针对无尘室污染源进行管控是非常必要的。污染 物种类及其危害大致可分下列几种,(1)有机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如 各种常用有机溶剂;非挥发性有机物,如硅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酰胺 化合物。有机污染物有可能沉积在产品表面,造成光罩雾化或蚀刻不良。 (2)无机污染物:金属离子污染物,如Na+、K+、Ca2+、Mg2+、Al3+、Fe3+等;酸根离子污染物Cl-、F-、Br-、NO2-、NO3-、SO42-等。离子含量过高除 了可能因离子本身易带电荷影响产品的电性外,还会产生强的氧化或还原 作用而导致产品表面易氧化生锈腐蚀。(3)各种粒径的微尘,可以是有机 微尘、无机微尘或细菌等。微尘污染可能造成上述的诸多危害,导致电子 产品零件表面刮伤。
因为无尘室织物耗品与产品有间接和直接的接触,其本身的洁净度指 标和所带污染物对产品的良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无尘室织物耗品必须具 备很高的洁净度,如低离子含量、低溶剂萃取物和低发尘量等。无尘室织 物耗品还要求硅油含量≤2ng/cm2,硅油是指室温下保持液体状态的线型聚 硅氧烷。
无尘室织物耗品的生产加工过程:(1)采用聚酯纤维纱线、导电聚酯 或聚酰胺纱线、聚酯/聚酰胺复合纤维纱线等通过机织或针织方式进行织造 成坯布;(2)对坯布进行染整加工,通常采用溢流清洗机高温高压水洗除 油或去浆、染色,聚酯/聚酰胺复合纤维需要经过碱减量开纤,处理后的布 料经过拉幅定型,得到尺寸稳定和表面污渍少的布匹;(3)将(2)生产的 布料进行裁剪分切,可采用冷裁、激光、超声波等裁切方式,防静电服还 需要进行缝纫制作;(4)在无尘室内,超净清洗、烘干、真空包装后即得 到可在无尘室下使用的织物耗品。
在上述生产加工过程中,坯布纱线纤维表面附着的污染物有:(1)纺 丝油剂,其作用是降低纤维和金属的摩擦力、纤维和纤维的摩擦力、纤维 和纤维的丝鸣,增加纤维抱合力和抗静电能力等,防止纤维在织造过程因 摩擦出现断裂;(2)浆料,其作用是使经纱纤维在机织织造过程不散开。 坯布需要在染整过程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常为80℃-130℃,采用含 表面活性剂或碱剂(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的水进行除油清洗。清洗后 的化纤织物需要在140℃-180℃下,经过拉幅定型来烘干,以达到保持织物 的尺寸稳定性和控制织物克重均衡的效果。由于染整厂的拉幅定型设备多 以硅油作为润滑剂使用,在140℃-180℃的高温条件下,硅油会产生挥发, 粘附到织物表面。因此,经过染整加工的织物,容易出现含硅油现象。硅 油一般是无色(或淡黄色),无味、无毒、不易挥发的液体。润滑剂硅油的 成分大部分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无尘室织物在后加工超净清洗过程中,通 常采用超纯水清洗,而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极性较小,容易在化纤表面上铺 展粘附,所以,即使多次清洗也无法将这些硅油物质彻底清除,导致无尘 室织物耗品的非挥发性有机物和硅油含量超标。在使用时,特别针对磁盘 磁头和半导体行业,这些超标不合格的无尘室织物耗品上的硅油和其他非 挥发性有机物,通过溶剂溶出或擦拭等方式脱落后,容易沉积在产品表面, 对加工产品造成极大危害,影响产品良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纶超净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纶超净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08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