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材料,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0631.1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3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卞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柴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67/02;B29C47/9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地址: | 2150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收缩 材料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热收缩膜在各种产品的包装、销售和运输中被使用,其主要作用是稳固、遮盖和保护产品,其中热收缩性薄膜还被用作热收缩性标签,贴设于食品、饮料等容器的外侧。从使用性能角度看,对热收缩膜的要求是必须具有较高的耐穿刺性,良好的收缩性和一定的收缩应力,在收缩过程中,薄膜不能产生孔洞;从环境角度来看,要求热收缩膜生物降解性好,这样在热收缩膜废弃时,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此外,还需考虑到热收缩膜的原料来源问题,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目前热收缩膜大多主要采用PE、PP、PVC、POF等材料,这些材料不能降解,而且使用石油等化石资源制造的。
为了减少PE、PVC等材料作为热收缩膜的不足,来源于植物的聚乳酸塑料由于其良好的透明性和生物降解性能,而在薄膜用途中备受关注。然而,由于聚乳酸类树脂的原料本身脆性比较大以及在加热时会结晶化,如果直接成型为片状或薄膜状时,无法得到足够的强度和获得足够的热收缩特性。为了提高聚乳酸树脂内冲击性等机械特性,已经提出了在聚乳酸类树脂中添加其它树脂获得树脂组合物的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036054号公报中公开了在特定重均分子量的聚乳酸类树脂中含有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的方法。但目前为止,这些方法所获得材料的热收缩率最高仅达50%左右,并且热收缩膜的加工常常采用的是多层共挤的方式,加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材料,其热收缩性能优异。
本发明同时还要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热收缩性薄膜的热收缩率高,特别适于食品、饮料以及其它消费类商品的包装用标签。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材料,其为聚乳酸组合物在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混炼,挤出造粒,干燥获得的切片,特别是,所述的聚乳酸组合物由95wt%~99.5wt%的树脂成分和0.5wt%~5wt%的增塑剂组成,其中,树脂成分由重均分子量20000~250000的聚乳酸(PLA)、重均分子量6000~100000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以及重均分子量30000~200000的聚己内酯(PCL)按重量比 1:0.05~1:0.05~1混合而成,增塑剂为数均分子量8000~10000、熔点为110℃~150℃的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的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以及聚己内酯三者的重量比为1:0.4~0.6:0.4~0.6。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100000,聚己二酸丁二醇酯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60000,聚己内酯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150000。所述的熔融混炼在130℃~280℃下进行。优选的,所述原料聚乳酸的光学纯度为80%~99%,残留丙交酯量为总质量的0.05%~1%。原料PLA、PBAT 和PCL均为市场已经有销售的成熟商品。
所述的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可采用有机化学中已知的技术手段来合成。优选地,所述热收缩材料中,增塑剂的含量为0.3 wt%~1wt%。
本发明采取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性薄膜,其由上述的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材料制成,所述薄膜的厚度为5~50微米。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的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性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上述的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材料为原料,将原料投入到长径比40~60:1的单螺杆吹膜机中,挤出吹膜即得所述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性薄膜。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具体方案:进行吹膜时,单螺杆吹膜机各区温度条件如下:一区温度 110℃~120℃;二区温度110℃~120℃;三区温度100℃~120℃;四区温度130℃~140℃;五区温度140℃~150℃;六区温度130℃~150℃。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柴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柴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06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