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内胎车轮轮辋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9740.1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0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树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昕远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000 河南省许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胎 车轮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轮制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内胎车轮轮辋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无内胎轮辋(钢圈)是汽车配件中一种专用产品,传统的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平板钢材下料→卷圆→压平→对焊→刨渣→滚压焊缝→切口→扩口→一次滚型→二次滚型→三次滚型→扩张定型→气密性→冲气门孔。但是这种方式加工的轮辋在弯折部分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且弯折部位一般为轮辋受力较大的部位,容易导致轮辋变形,甚至于断裂,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而且需要多次滚型,加工程序复杂,因此这种加工轮辋的方法不是很理想。公开号为CN101434020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先将平板钢材预成型为轮辋型材,然后对轮辋型材依次进行下料卷圆→压圆→切口→复圆→对焊→切渣→修磨焊缝→预扩涨→滚型→扩涨定型→冲气门孔。这种加工方法制作的轮辋虽然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断裂,而且依次滚型,加工工序简单等优点,但在轮辋对焊时容易形成焊接错位,刮渣后打磨工作量大,滚型后也没有办法完全根除打磨伤母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加工的轮辋废品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内胎车轮轮辋的制作方法,解决轮辋对焊时焊接错位的问题,减少打磨工作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无内胎车轮轮辋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预先制作的轮辋型材根据轮辋的直径下料后卷圆;
(2)、将卷圆后的轮辋型材依次进行压圆、然后切口、复圆;
(3)、将(2)步获得的复圆后的轮辋型材两端头进行加热350℃-450℃后压引,形成轮辋焊接部位弧度一致;
(4)、将第(3)步获得焊接部位弧度一致的轮辋型材进行对焊,获得轮辋初坯;
(5)、对第(4)步获得对焊后的轮辋初坯进行刮渣;
(6)、对第刮渣后的轮辋进行加热焊缝后再碾压,该加热温度为350℃-450℃。
所述的步骤3和步骤6中的加热温度为400℃。
本方案中由于采用了对焊前将轮辋型材两端头焊接部位进行加热和压引,使得轮辋的焊接部位弧度一致,在对焊过程中不变形和不错位,解决了焊接错位的问题,成品率高;此外对刮渣后的轮辋进行加热后再碾压滚型焊缝,形成平整和光滑的焊缝,打磨工作量小,加工工序简单、制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加工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加工法方法制作成的轮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无内胎车轮轮辋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预先制作的轮辋型材根据轮辋的直径下料后卷圆;
(2)、将卷圆后的轮辋型材依次进行压圆、然后切口、复圆;
(3)、将(2)步获得的复圆后的轮辋型材两端头进行加热350℃-450℃后压引,形成轮辋焊接部位弧度一致;
(4)、将第(3)步获得焊接部位弧度一致的轮辋型材进行对焊,获得轮辋初坯;
(5)、对第(4)步获得对焊后的轮辋初坯进行刮渣;
(6)、对第刮渣后的轮辋进行加热焊缝后再碾压,该加热温度为350℃-450℃。
在实际应用中步骤3和步骤6中的温度可以为350℃、400℃或者450℃。如图2-图3所示,采用本发明的制作方法时,加热温度为400℃,得到的轮辋1的焊缝2光滑平整,减少了焊接处的错位问题,而且焊接处打磨工作量小,焊接处不会有打磨伤母材,钢圈不会漏气,起到社会安全,打磨粉尘多,对车间环境保护有明显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昕远,未经李昕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97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领装饰线车缝模板
- 下一篇:一种带隙渐变硅量子点多层膜的太阳电池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