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驱动模式切换的电钻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8605.5 | 申请日: | 201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吹拔正敏;陆传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F3/00 | 分类号: | B25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驱动 模式 切换 电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钻,尤其是一种具有驱动模式切换的电钻,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具有钻孔、旋拧螺丝以及冲击模式切换的手持式电钻是一种已经得到普及应用的常用电动工具。
早期专利号为US6142242的美国专利公开了此种电钻的如下技术方案(注:为便于解读,本段括号中为US6142242实施例附图对应的零件标号):一种冲击钻,包括安置电机(3)的主体外壳(2);安装在主体外壳内的行星轮减速机构(10),该行星轮减速机构设有一可旋转的内齿轮(13)、一可安装在电机上的输入端,以及一可将旋转动力传递到主轴的输出端;通过与主轴(5)形成互锁关系而将冲击运动轴向施加于主轴的凸轮机构(17、18、19);可以压迫内齿轮使其固定的施压机构(56);可以将凸轮机构切换到相对于主轴互锁状态的第一切换件(32),该第一切换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切换位置,当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主轴实现旋转冲击;当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主轴仅实现旋转;用于调节扭矩的第二切换件(39),该切换件可以调节施压机构对内齿轮的压迫力,适于通过操控允许内齿轮空转从而中断向主轴传递旋转运动;可以固定内齿轮的约束件(47ristricting member),该约束件具有可以在固定内齿轮的固定位置以及取消固定内齿轮的取消位置之间移动的功能;第一切换件还具有导致主轴仅能旋转的第三切换位置;并且当第一切换件切换到第一和第二切换位置时,约束件运动到固定位置,当第一切件切换到第三切换位置时,约束件运动到取消位置。然而,在实现功能切换时,需要通过齿轮箱(9)、约束件(47)、第一切换件(32)等一系列零件,运动传递的尺寸链环节多。理论上,容易受到各零件加工精度、刚性等因素累积误差的影响;实践表明,即使钻档模式也存在垫圈(50)难以被约束件(47)可靠压住不动、存在轴向移动而导致离合动作的可能,影响运转的稳定性。
之后的美国专利US7201235在上述基础上有所改进,其技术方案为(注:为便于解读,本段括号中为US7201235实施例附图对应的零件标号)):一种电钻,含有:具有朝前突出主轴(4)的壳体(2);位于壳体中的电机(3);位于壳体齿轮箱(11)中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5、16),用于将电机的输出传递到主轴,从而使主轴前的内齿轮(17)可以旋转;约束于齿轮箱,用以与内齿轮一端面啮合的啮合件(54 steel ball);从前面通过中间件(intermediate member——48 flat washer)施压于啮合件的施压件(53 coil spring),该中间件受齿轮箱约束可轴向移动;源于齿轮箱,用于在预定旋转位置约束中间件,从而调控中间件轴向运动的干涉单元(interfering unit——52 protruding streaks);通过自身转动可旋转中间件的操控件(39 mode-change ring);当旋转操控件时,中间件可转至干涉约束单元产生干涉作用的锁定位置,以及干涉单元不产生干涉作用的解锁位置;当处于锁定位置时,可通过对中间件运动的调控以及禁止内齿轮空转,选择钻孔模式,当处于解锁位置时,可通过释放对中间件运动的调控以及允许内齿轮空转,选择离合器模式 。虽然其模式切换杯节相对较少,但在实现功能切换时,需要通过操控件(39)带动作为中间件的平垫圈(48)旋转,而平垫圈(48)始终被螺旋弹簧(53)压紧,摩擦阻力较大,导致操作旋转不便。
近年来,不少企业纷纷申请了中国专利。例如CN200720035183.6公开了一种的技术方案包括机壳、马达、齿轮箱、主轴,在所述齿轮箱中设置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马达的输出通过所述行星减速机构向主轴传递;所述齿轮箱中还包括内啮合齿轮,及保持与所述内啮合齿轮的端面相结合的结合元件,还包括作用于所述结合元件的按压装置及偏压装置,所述电钻包括一个功能转换杯,在所述功能转换杯上至少设置两个旋转位置,在第一旋转位置,所述的功能转 换杯锁紧所述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压紧所述结合元件,所述电钻处于钻削模式;在第二旋转位置, 所述的功能转换杯释放所述按压装置,所述电钻处于离合器模式。该技术方案中的功能转换杯与拨动杆通过一组结构实现配合运动,其零件较多,容易产生累积公差,因此存在配合运动失效的可能,且增加零件制造和装配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8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串联泵转位角的低噪音轴向柱塞泵
- 下一篇:一种潜式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