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梳篦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8522.6 | 申请日: | 201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2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郭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45D24/00 | 分类号: | A45D24/00;A45D24/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梳篦 | ||
1.一种组合式梳篦,包括把手(1),把手(1)包括水平设置的把手主体(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设置的齿构件(2),齿构件(2)为梳齿构件(2a)或篦齿构件(2b);
齿构件(2)包括水平设置的根部板件(21)和连接在根部板件(21)上的整体呈水平设置的一组梳蓖齿(22),且梳蓖齿(22)的齿尖部位位于根部板件(21)的前方;其中,当齿构件(2)为梳齿构件(2a)时,该梳齿构件(2a)包括梳齿根部板件(21a)和与梳齿根部板件(21a)一体成形的一组梳齿(22a);当齿构件(2)为篦齿构件(2b)时,该篦齿构件(2b)包括篦齿根部板件(21b)和与篦齿根部板件(21b)固定粘结在一起的一组篦齿(22b);
把手(1)还包括沿左右向设置在把手主体(11)上的插接槽(12);插接槽(12)设有朝向前方的前槽口;把手主体(11)的设置插接槽(12)的部位包括上侧板部(11-1)和下侧板部(11-2),上侧板部(11-1)的下表面即为插接槽(12)的上槽壁,下侧板部(11-2)的上表面即为插接槽(12)的下槽壁;
齿构件(2)由其根部板件(21)插接在把手(1)的插接槽(12)中,齿构件(2)的梳蓖齿(22)则由插接槽(12)的前槽口向前伸出把手主体(11),且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与把手(1)的插接槽(12)以斜面接触方式过盈配合,并且组合式梳篦还设有使齿构件(2)与把手主体(11)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从而使得齿构件(2)与把手主体(11)的过盈配合为可拆式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梳篦,其特征在于:把手(1)的插接槽(12)还是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把手主体(11)的通槽,该通槽由位于后侧的铅垂设置或倾斜设置的插接阻挡槽(12-1)和位于前侧的水平设置的插接配合槽(12-2)组成;插接配合槽(12-2)的前槽口即为插接槽(12)的前槽口;插接阻挡槽(12-1)和插接配合槽(12-2)在前后向上相互连通且均在左右向上贯通把手主体(11),从而使得把手(1)的插接槽(12)是插接方向为左右向的插接槽;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的横截面形状与插接槽(12)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也即根部板件(21)由位于后侧的铅垂设置或倾斜设置的插接阻挡板(21-1)和位于前侧的水平设置的插接配合板(21-2)前后相互连接而构成;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沿左右向插接在把手(1)的插接槽(12)中;
所述的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与把手(1)的插接槽(12)的过盈配合是指: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的插接配合板(21-2)的左右端的一端板段的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左右向上从内至外逐渐增加而使得该板段成为斜面板段(21-2-1),把手(1)的插接槽(12)的插接配合槽(12-2)左右端的相应一端的槽段的上下槽壁之间的距离在左右向上从内至外逐渐增加而使得该槽段为斜面槽段(12-2-1),且该斜面槽段(12-2-1)的上下槽壁的倾斜角度与根部板件(21)的插接配合板(21-2)的斜面板段(21-2-1)的上下表面的倾斜角度对应相同,从而在齿构件(2)由其根部板件(21)插接在把手(1)的插接槽(12)中且进行最后一段板段的插接时,根部板件(21)由其插接配合板(21-2)的斜面板段(21-2-1)与把手(1)的插接槽(12)的插接配合槽(12-2)的斜面槽段(12-2-1)以左右向斜面插接接触的形式相过盈配合;
组合式梳篦的使把手主体(11)与齿构件(2)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是指: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的左右向的长度与所述的插接槽(12)的左右向的长度基本相同,且根部板件(21)完全插入插接槽(12)中,从而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的左右向的远离过盈配合部位的一端的端面向外露出,该端面即为脱开作用部位,从而使得根部板件(21)与插接槽(12)的过盈配合为可拆式过盈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未经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85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