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段彩纱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8085.8 | 申请日: | 201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9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谢春萍;张洪;苏旭中;刘新金;徐伯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5/36 | 分类号: | D01H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彩纱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花式纱线多色混纺纱生产技术领域,一种通过在普通环锭纺细纱机上加载中后罗拉竹节纱控制装置,实现中后罗拉配合变速的技术来达到生产花式段彩纱的目的。
背景技术
段彩纱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纱线,是近几年来在环锭纺细纱机上通过适当改造而生产的一种新型色纺纱,具有多颜色组合的新风格,有别于一般的花纱,段彩纱呈现不规则独特的花色效果,在纱线轴向不仅有粗细变化,而且有不连续分布交替出现的花式色彩。段彩纱线既具有色彩性,又具有结构性;既富有层次变化,又富有立体感,被广泛用于服装面料、装饰面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开发段彩纱品种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增加了光彩,也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纺纱从过去的单一纤维纯纺到多种纤维混纺,从过去的纯色纺到现在的多色纤维混纺,再加上染整工艺的进一步发展,面料的色泽,色彩和层次感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目前在传统纺纱工艺中,要做到纱线在纵向上有不同的色泽,是目前多色混纺纱线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全新的段彩纱的加工方法,使用一种中后罗拉配合变速生产段彩纱的伺服电机竹节纱控制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普通环锭纺细纱机纺纱工艺中。同时提供的装置与细纱机搭配使用,细纱机易改装,便于安装、维护。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生产段彩纱的方法,通过配置在细纱机后牵伸部位的段彩伺服电机完成对段彩纱彩纱段的控制与分配。
本发明可以应用在普通环锭纺细纱机上进行简单的技术改造,通过对后牵伸区齿轮的变更使得后罗拉分离出去由一个伺服电机对后罗拉单独控制,从而配合中罗拉的加减速生产段彩纱;该方法与现有其它技术相比,适用性高,可适用于多种型号细纱机,且生产装置安装简便、易维护、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面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环锭纺细纱机中,通过对细纱机后区牵伸部位进行改造,两对蝴蝶牙传动齿轮(9)与皮带(10)、后罗拉段彩伺服电机(8)组成的简单传动机构对后罗拉(3)进行单独控制达到变速的目的,主伺服电机控制器(11)控制中罗拉(2)加速或者减速。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彩色粗纱(4)经过喇叭口(5)喂入后罗拉(3),白色粗纱(6)通过导纱槽(7)喂入中罗拉(2),最后纱段在加捻三角区完成加捻成纱。钢丝圈(13)沿着钢领(15)跑道转动,将捻度传递到前罗拉(1)与前胶辊握持处的须条处,从而形成段彩纱。整个正常纺纱过程依靠主伺服电机控制器(11)与段彩伺服电机(8)配合变速完成对段彩纱色纱与棉纱比例的支配,在纺制段彩竹节纱的过程中主伺服电机的变速或减速的时间间隔对竹节粗度,基纱长度起着关键影响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80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站、接入点及移动站省电的方法
- 下一篇:耳机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