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铝-氧化钛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7079.0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9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车春霞;颉伟;韩伟;谭都平;李赫;梁琨;梁玉龙;高源;景喜林;张峰;常晓昕;马建华;林宏;赵育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2/00 | 分类号: | B01J32/00;B01J35/10;B01J23/50;B01J23/44;C07C7/163;C07C7/167;C07C5/09;C07C5/05;C07C11/04;C07C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茵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铝 氧化 复合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氧化铝-氧化钛复合载体,以载体质量100%计,包含氧化铝1~95%,氧化钛5~99%,其特征在于载体具有如下物性:堆密度0.7~1.1g/ml,孔容0.2~0.6ml/g,比表面积3~60m2/g,平均孔径80~400nm;载体在60~130nm和400~800nm处出现双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孔径低于10nm的孔占总孔容的0~4%,10~100nm的孔占总孔容的15~80%,大于100nm但小于等于1000nm的孔占总孔容的20~85%,孔径大于1000nm的孔占总孔容的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氧化铝10~90%,氧化钛10~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氧化铝30~90%,氧化钛10~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氧化铝50~90%,氧化钛10~50%。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的载体,其特征在于载体平均孔径120~370nm。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的制备方法:在搅拌条件下将MAlO2和TiCl4溶液混合,然后用碱溶液中和,生成铝钛氢氧化物共沉淀,过滤,然后加入混合氢氧化物重量的3~15wt%的扩孔剂,混捏成型,干燥,在1000~1400℃焙烧,其中M为Na或K。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MAlO2和TiCl4溶液在25~100℃条件下混合,然后用碱性溶液中和,生成铝钛氢氧化物沉淀,搅拌5~20小时使得铝钛氢氧化物生成均匀的晶相粒子,过滤,洗去M+和C1-离子,然后加入混合氢氧化物重量的3~15wt%的扩孔剂,混捏成型,100~150℃干燥,在1000~1350℃焙烧2~8h。
9.根据权利要求7~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焙烧4~6h。
10.根据权利要求7~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扩孔剂选自田菁粉、柠檬酸、甲基纤维素、淀粉、聚乙烯醇、聚乙醇和碳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7~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碱性溶液选自NaOH、KOH、Na2CO3和NH3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碱性溶液选自NaOH、KOH。
1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的制备方法:将氧化铝、氧化钛、扩孔剂掺混,扩孔剂加入量为氧化铝和氧化钛混合氧化物重量的3~15%,混捏均匀后成型,干燥,在1000~1400℃,焙烧2~8小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00~150℃干燥,焙烧4~6小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扩孔剂选自田菁粉、柠檬酸、甲基纤维素、淀粉、聚乙烯醇、聚乙醇和碳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70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