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Y”型通风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7042.8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7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贾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民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马军 |
地址: | 27207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风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特别是走向长壁回采工作面利用同时掘进运输顺槽与沿空留巷并构筑巷中砼墩柱及其隔离墙支护、实现“Y”型通风的一种“Y”型通风的方法。
背景技术
走向长壁式回采工作面后退回采,上、下顺槽同时进风,可以避免采空区瓦斯涌向工作面及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瓦斯,改善了上、下顺槽的气象条件。当工作面产量大(2000~3000t/d),瓦斯涌出量大时效果好,但下一区段采面的上顺槽全长需预先掘好,回风段在采空区内,巷道维护比较困难。
为减少采煤区段运输和轨道顺槽间的煤柱损失采用无煤柱开采,即沿采空区保留煤顺槽为下一个区段回采工作面服务称为沿空留巷,国外亦称复用巷道。
在煤矿回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方法的研究中,我们提出了在回采工作面顺槽掘进阶段即将顺槽与沿空留巷合二为一掘进、并在二者之间构筑“巷中砼墩柱”及墩柱间“隔离墙”支护的沿空留巷新方法。在解决沿空留巷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该方法解决回采工作面“Y”型通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发挥“Y”型通风的优点实现回采工作面“Y”型通风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Y”型通风的方法,在采用新掘进和支护方法解决沿空留巷问题的同时,利用新的沿空留巷方法及其支护实现回采工作面的“Y”型方式通风。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Y”型通风的方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A.在回采工作面顺槽掘进时,将回采工作面的运输顺槽与沿空留巷即下一区段采面的轨道顺槽“合二为一”、作为一条巷道掘进,二者之间构筑“巷中砼墩柱”支护;巷中砼墩柱从采面开切眼至停采线沿掘进巷道全长相间布置,将掘出的巷道“一分为二”:一侧为运输顺槽,另一侧为沿空留巷。
B.在本区段采面开切眼掘完后,下一区段采面准备也要完成,即将下一区段采面的运输顺槽、开切眼也掘好;其中,下一区段采面的运输顺槽同样采用“合二为一”方式掘进,并通过构筑巷中砼墩柱将掘进巷道一分为二:一侧为下一区段采面的运输顺槽、另一侧为下一区段采面的沿空留巷。
C.在本区段回采工作面开始回采后,随采面推进,紧跟采面由里向外在巷中砼墩柱之间构筑“隔离墙”;隔离墙与巷中砼墩柱连接,共同构成沿空留巷的巷旁支护体,隔离采空区。
D.回采工作面采用“Y”型通风:采面回采时,使新鲜风流由采区进风巷道分两路进风:一路从采面的轨道顺槽进风,经过回采工作面,到采面下出口;另一路新鲜风流从采面运输顺槽及其沿空留巷位于采面停采线的一侧进风,经采面的运输顺槽及其沿空留巷,到采面下出口,与采面的乏风流汇合;乏风流由采面下出口,依次经过巷中砼墩柱的间隔、沿空留巷的筑隔离墙段、下一区段采面的开切眼、下一区段采面的运输顺槽及其沿空留巷,到采区回风巷道;实现两路进风、一路回风,即“Y”型通风方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①利用回采工作面运顺与沿空留巷合并掘进、设巷中砼墩柱及隔离墙支护,既作到了沿空留巷又实现了“Y”型通风,一举两得。实现“Y”型通风,可大大减少采面运顺的煤尘,改善通风质量,防止采空区瓦斯向采面上隅角积聚。
②利用沿空留巷实现“Y”型通风,可降低回采工作面及其顺槽的温度,特别适合温度高、高瓦斯矿井采用。
③利用沿空留巷实现“Y”型通风,一条沿空留巷为两个采面服务、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如:为回采工作面增加安全出口、解决采面接续紧张等。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一种“Y”型通风的方法的通风路线示意图。
图中:1-轨道顺槽、2-回采工作面、3-采空区、4-巷中砼墩柱、5-隔离墙、6-下一区段采面的开切眼、7-下一区段的巷中砼墩柱、8-下一区段的隔离墙、9-下一区段采面的运输顺槽、10-下一区段采面的沿空留巷、11-沿空留巷、12-隔离墙5的待筑部分、13-运输顺槽、↓-新鲜风流、♂-乏风流。巷中砼墩柱简称墩柱;回采工作面简称采面;沿空留巷简称留巷;运输顺槽、下顺槽,简称运顺;轨道顺槽、上顺槽,简称轨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一种“Y”型通风的方法的通风路线及沿空留巷新方法的巷中砼墩柱及隔离墙在采面掘进巷道中的布置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民,未经贾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70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 下一篇:具有二硫化铁阴极和改善的电解质的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