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行信道质量值的更新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6836.2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0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徐昊;高卓;曾超君;刘蓉;李天宬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H04W28/16;H04W8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孔凡红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行 信道 质量 更新 方法 设备 | ||
1.一种下行信道质量值的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确定是否满足更新下行信道质量值的触发条件以及该终端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终端在确定满足更新下行信道质量值的触发条件并且该终端的位置未发生变化后:确定当前该终端与基站间的下行信道的快衰值,并根据该快衰值以及记录的前次确定该终端与该基站间的下行信道质量值所使用的路损值和慢衰值,确定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值;或者,确定当前该终端与基站间的下行信道的快衰值的变化值,根据该变化值和记录的最近一次确定的该终端与该基站间的下行信道质量值,确定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值;
终端使用确定的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值更新已有的下行信道质量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该终端与基站间的下行信道的快衰值包括:
终端通过查找该基站对应的快衰值表,确定当前时刻对应的快衰值,将确定的快衰值作为该终端与基站间的下行信道的快衰值;
所述快衰值表中记录有通过仿真得到的仿真期间各时刻该终端与该基站间的下行信道的快衰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快衰值以及记录的前次确定该终端与该基站间的下行信道质量值所使用的路损值和慢衰值,确定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值包括:
终端计算该快衰值与记录的前次确定该终端与该基站间的下行信道质量值所使用的路损值和慢衰值的乘积,将计算结果确定为该终端到该基站的路损增益值;
终端计算所述路损增益值与该基站对该终端的发射功率的乘积,将计算结果确定为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该终端与基站间的下行信道的快衰值的变化值包括:
终端通过查找该基站对应的快衰变化值表,确定当前时刻对应的快衰变化值,将确定的快衰变化值作为该终端与基站间的下行信道的快衰值的变化值;
所述快衰变化值表中记录有通过仿真得到的仿真期间各时刻该终端与该基站间的下行信道的快衰值与上一时刻该终端与该基站间的下行信道的快衰值的变化值。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变化值和记录的最近一次确定的该终端与该基站间的下行信道质量值,确定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值包括:
终端计算该变化值与记录的最近一次确定的该终端与该基站间的下行信道质量值的乘积,将计算结果确定为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终端确定满足更新下行信道质量值的触发条件并且该终端的位置发生变化后,进一步包括:
终端确定当前该终端与该基站之间的下行信道的路损值、慢衰值和快衰值;
终端计算确定的路损值、慢衰值与快衰值的乘积,将计算结果确定为该终端到该基站的路损增益值;
终端计算所述路损增益值与该基站对该终端的发射功率的乘积,将计算结果确定为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值。
7.如权利要求1、2、4、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为:
预先设定的更新下行信道质量值的时间周期到达;或,
终端的位置发生变化。
8.如权利要求1、2、4、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道质量值为: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
触发单元,用于确定是否满足更新下行信道质量值的触发条件以及该终端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确定单元,用于在确定满足更新下行信道质量值的触发条件并且该终端的位置未发生变化后:确定当前该终端与基站间的下行信道的快衰值,并根据该快衰值以及记录的前次确定该终端与该基站间的下行信道质量值所使用的路损值和慢衰值,确定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值;或者,确定当前该终端与基站间的下行信道的快衰值的变化值,根据该变化值和记录的最近一次确定的该终端与该基站间的下行信道质量值,确定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值;
更新单元,用于使用确定的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值更新已有的下行信道质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683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沼气回流式厌氧消化工艺与装置
- 下一篇:含硅大分子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