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输液监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6022.9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4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丁长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长来 |
主分类号: | A61M5/172 | 分类号: | A61M5/1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1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输液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设置,特别涉及一种输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医院及社区卫生院、诊所等医疗机构进行点滴注射时,大都采用传统的人工监护手动控制的方法,其输液速度是护士凭观察和经验通过调节输液器上的手动滑轮来控制,输液量也是护士用只有两个标记的液体瓶倾倒后估计的。这样不仅会影响预期治疗效果,而且对于一些对人体器官作用敏感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药物,个体差异机体耐受力不同,由于医护人员少病人多,经常发生由于输液过程中的异常、输液速度发生异变或监控处理不及时而引发的医疗事故。特别是对于在手术中、手术后以及病情危重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的人群,不仪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对于输液监控仪器的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国外的产品技术和水平较高,应用也较为广泛。现今我们所使用的产品都是进口的,价格比较昂贵。国内所有正在研制厂家的产品也很不理想,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输液监控系统,使得输液可通过自动控制实现,减少了大量的人工劳力,输液更加安全和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液滴检测单元、键盘电路单元、电源单元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器单元、步进电机控制单元、报警单元相连,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还与数据接收/发送单元相连接。
本发明工作时,液滴检测单元的传感器测出液滴的通过,并把传感器的信号通过单片机的中断处理接受到系统,系统主要人机界面通过显示单元显示液滴滴速和剩余时间信息,需要显示控制菜单的时候可以通过键盘电路单元切换来实现,系统通过比较液滴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滴速与系统设定的滴速,从而控制是否需要通过步进电机控制单元去调节输液速度,报警单元用以检测滴速是否正常、输液是否完成、电池电量,当输液即将完成时,可通过报警单元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完成输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智能控制实现了输液的自动化控制,能及时反馈输液时液滴速度、输液是否完成、输液剩余时间、电池电量等信息,可自动调节输液速度,避免了人工观察带来的工作量大的问题,输液完成后能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拔出针管,完成输液。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选用TI MSP430F149微控制器。使得功耗低、可靠性高。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液滴检测单元选用红外滴数传感器,红外滴数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外光,光线透过输液管照射到光敏三级管,光敏三级管将接受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流输出。当滴斗中没有液滴通过时,光线衰减,光电三极管的光信号比较弱,输出比较弱的电流,将电流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通过检测输出端电压的变化,就可以探测出有无液滴通过。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价格低廉,结构简单,装配容易。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报警单元包括报警电路和指示电路,报警电路和指示电路均包括发光二极管、限流电阻和蜂鸣器。发光二极管用以显示滴速同步、输液完成、电池电量和电源指示灯,当出现违规操作时,蜂鸣器发生声响提醒医护人员。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数据接收/发送单元包括无线传输模块。避免了传统的有线通信产品在安装布线过程中花费大量的人力,去除了线缆成本,从而节省了生产成本,并且无线传输维护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硬件结构模块图。
图2为本发明软件程序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单片机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液滴检测单元、键盘电路单元、电源单元相连接,单片机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器单元、步进电机控制单元、报警单元相连,单片机控制单元还与数据接收/发送单元相连接,单片机控制单元选用TIMSP430F149微控制器,液滴检测单元选用红外滴数传感器,红外滴数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报警单元包括报警电路和指示电路,报警电路和指示电路均包括发光二极管、限流电阻和蜂鸣器,数据接收/发送单元包括无线传输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长来,未经丁长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60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稳定模具移送旋转台
- 下一篇:一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