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束状海底电缆宽方位角地震数据采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5350.7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8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全海燕;罗敏学;郭毅;杨文渊;景月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2 | 分类号: | G01V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刘天语;陈文锋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束状 海底 电缆 方位角 地震 数据 采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石油地震勘探技术领域,是利用海底电缆获取地震数据的方法,具体是一种束状海底电缆宽方位角地震数据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技术作为海洋油气勘探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获得多分量地震数据、消除海底鸣震等提高地震资料成像精度方面比拖缆地震数据采集有很多优点。但由于海底电缆地震勘探必须把接收电缆放入海底,对设备的防漏电和设备数量增加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和作业难度增加都有非常大的限制,使用海底电缆施工时若使用较多的采集设备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多条(大于4条)接收电缆连接到记录系统所在的船上非常困难,因此在海底电缆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常使用较少的接收排列,通过增加激发点来弥补因接收设备少所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使用最大的INLINE(纵向)方向的偏移距与最大CROSSLINE(横向)方向的偏移距近乎相等的宽(全)方位角地震勘探技术,这个技术在解决地下复杂地质体成像精度方面有很大进步,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方法也可以实现宽(全)方位角地震数据采集,但由于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技术的设备成本高,以往都采用PATCH(块状)的观测方式,以减少设备的投入,这种观测方式所采集到地震数据在面元上的属性存在偏移距和方位角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不能满足宽(全)方位角地震勘探技术对复杂地质体的分方位处理技术的需求,因此对地下复杂地质体的成像效果不佳。海底电缆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常规地震数据采集方法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不能满足宽方位角地震数据处理的需求,因此寻找一种更为适合地基于叠前偏移处理技术的海底电缆宽(全)方位角三维地震采集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目的在于使海底电缆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到的地震数据满足宽方位角地震数据处理需求的一种束状海底电缆宽(全)方位角地震数据采集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1)在工区按照一个以上的接收装置按间隔的沿直线布设形成一条接收线,一条以上的接收线按间隔平行布设形成一个带状接收排列片;
所述的接收装置间隔和接收线间隔由获取数据面元的大小确定。
所述的接收线数量根据装备的配备数量确定,并不产生空间假频。
所述的工区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水库的水域。
2)一个以上的激发点平行于接收线沿直线等间隔的布设形成激发线,一条以上的激发线组成一个激发子片,激发子片的宽度小于两条接收线间的距离;
所述的激发点间距根据需获取数据面元的大小决定。
所述的激发点和激发线间距根据获取数据面元大小确定,并不产生空间假频。
所述的激发子片的宽度等于两接收线间距离减去数据面元在垂直于接收线方向宽度的两倍。
3)接收线长度大于勘探要求最大的纵向偏移距,激发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接收线长度;
4)一对或多对激发子片以接收排列片为中线对称分布在接收排列片的外侧,激发子片之间的距离相同,且大于接收排列片的宽度;
所述的激发子片之间的距离根据接收线排列片宽度和反射面元的横向大小确定。
所述的激发子片之间的距离=接收线排列片宽度+2×反射面元横向大小。
5)数据采集时完成一个接收排列片所有对应的所有激发子片中的激发点激发后,若采用垂直于接收线方向滚动排列的方法,则垂直于接收线方向滚动一条接收线,重复采集;若采用平行于接收线方向滚动排列的方法,则沿接收线方向平行移动整个接收排列片,重复采集;
所述的滚动一条接收线后是再按照步骤1)至4)的接收排列片和激发子片的方法重新布设新的接收排列的所有激发子片。
所述的数据采集包括使用单船拖带单源或双源的激发方式。
所述的沿接收线方向平行移动接收片的距离以排列片连接处地震数据采集后覆盖次数满足勘探的要求而定。
6)资料处理时以反射面元为单元抽取所有该面元上的数据信息按三维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本发明达到炮点片的长度(垂直于接收线方向)与接收排列片的长度近乎相等的效果,同时大大增加了反射面中垂直接收线方向的覆盖次数,得到的地震数据体能够满足分方位角地震资料处理和各项异性地震资料解释的要求,从而提高地下复杂地质体的成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观测示意图,
图中R1、R2、R3、R4、R5、R6为接收线1-6,SA1、SA2、SA3、SA4为激发子片1-4,SA11、SA12、SA13、SA14为第一个激发子片中的激发线1-4,SA21、SA22、SA23、SA24为第二个激发子片中的激发线1-4,以此类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5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线放大器结构
- 下一篇:木结构建筑地面用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