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荪栽培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64860.2 申请日: 2011-09-08
公开(公告)号: CN102986448A 公开(公告)日: 2013-03-27
发明(设计)人: 朱忠贵;董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 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C05F1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2008 江苏省镇***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竹荪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菇类栽培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竹荪的栽培方法,属于食用菌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幼时卵状球形,后伸长,菌盖钟形,柄白色,中空,壁海绵状,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真菌皇后”。竹荪营养丰富、口味鲜美,是著名的山珍。据测定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倾倒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其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显著效果,能防癌抗癌,减肥壮体。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另外,经临床实验证明,竹荪对癌症和艾滋病有一定的疗效,竹荪需要量也越来越大,光是依靠野生的竹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人们一直在研究人工种植竹荪的方法和技术。现有技术中,一种是挖取室外野生竹荪菌丝(将带菌丝的竹鞭和土壤一起挖来,要遮光保湿),剔除杂菌,带到室内栽在预先用腐殖质丰富的竹园土、死竹鞭段、竹叶等配成的培养床上,浇透水,在遮光下温度保持20~24℃,相对湿度65%~70%,一般经过1个月培养菌丝即可发好,然后将发好的菌丝和竹鞭段及土壤一道挖取,再播种到野外竹园内或室内培养箱内,播种量和培养料之比为1:10。另一种是利用培养料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主要有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通常利用各种竹类的根、枝、叶及竹器厂的竹屑、竹边角料等作为原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传统栽培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竹荪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竹荪栽培方法,包括菌种制作、场地清理、栽培时机、堆料下种和覆土,其特征是:在竹园直接以竹落叶为原料进行竹荪栽培,所述竹落叶包括叶片、叶鞘和枝梗。

所述竹荪菌种制作中,母种采用PDA培养基+竹叶煮汁,常规方法生产;原种及栽培种采用棉籽壳、醋糟、竹叶为原料,常规菌种生产方法生产,在22-26℃的环境中培养30-40天。

所述场地清理是在竹园中选择竹枝相对稀疏的地方,清理杂草杂物后作为竹荪栽培场地。

所述栽培时机是选择初夏或秋季多雨季节,连续3-5个雨天,竹落叶吸足雨水、土壤含水量大的时机。

所述的堆料下种,是将含水量在60-80%的竹落叶,堆成宽20-50cm,高8-15cm,长度不限的堆,每㎡用竹荪菌种1.5-3kg,采用点播与撒播相结合的方法下种,菌种表面再覆盖上2-3cm的竹叶或薄膜避雨保湿。

所述的覆土方法是播种后15-20天,菌丝长满料面时进行覆土,土厚2-3cm,覆土后一周,菌丝长满土层后进行第二次覆土,土厚1-2cm;所覆的土,要求富含腐殖质并成团粒结构的酸性土、粒度0.5-1cm,并事先用杀虫杀菌剂处理一次,以减少病虫害污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直接以竹园作为竹荪栽培场地,并就地利用竹落叶为原料,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一举两得。

2、不仅不需要原料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用工,可以大大降低竹荪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在竹园直接以竹落叶为原料进行竹荪栽培,所述竹落叶包括叶片、叶鞘和枝梗,栽培步骤如下:

1、竹荪菌种制作: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常规方法生产,在PDA培养基中加入竹叶煮汁,以增强竹荪菌丝对竹叶养分的适应性;原种及栽培种采用棉籽壳、醋糟、竹叶为主要原料,添加麸皮、玉米粉及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石膏粉等营养物质,常规菌种生产方法生产,在22-26℃的环境中培养30-40天。

2、场地清理:在竹园中选择竹枝相对稀疏的地方或者竹园的边缘,砍去部分竹枝,使其形成一块宽20-50cm,长度1m以上的栽培场地,清理杂草杂物后用于竹荪栽培。

3、选择竹荪栽培时机:可以在多雨的初夏或秋季,选择连续3-5个雨天,竹落叶吸足雨水、土壤含水量大的时期作为竹荪的下种栽培时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未经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4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