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树脂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64604.3 | 申请日: | 2011-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7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孟秀青;胡伟;杨刚;田宇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63/02 | 分类号: | C09J163/02;C09J10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张庆敏 |
| 地址: | 1001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氧树脂 胶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辆复合材料板的环氧树脂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胶黏剂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正如人体需要酶、激素和维生素一样,几乎任何人、任何物品均涉及到胶黏剂,胶黏剂已成为现代工业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
环氧树脂胶黏剂属热固性高分子胶黏剂,由环氧树脂、固化剂、促进剂、稀释剂以及填料等配制而成。由于含有极性基团,以及可以加入多种聚合物和添加物改性,因此对非金属材料如陶瓷、木材、玻璃等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能。
另外,目前使用复合材料替代车辆上的金属结构成为研究热点,如何解决复合材料之间的粘结性能是呈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可用于车辆复合材料的粘结剂也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结性能高、可适用于车辆复合材料板的环氧树脂胶黏剂。
本发明的环氧树脂胶黏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各成分:
进一步,本发明的环氧树脂胶黏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各成分:
其中,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与缩水甘油胺类环氧树脂或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混合。
另外,双酚A型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与缩水甘油胺类环氧树脂或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混合的重量比为8∶2~2∶8。另外,双酚A型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与缩水甘油胺类环氧树脂或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混合的重量比优选为4∶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所述胶黏剂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1)将双酚A型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与缩水甘油胺类环氧树脂或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混合,搅拌均匀,得环氧树脂;
(2)向环氧树脂中加入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白炭黑,接着加入双氰胺与2-乙基-4-甲基咪唑的混合物,搅拌均匀;
(3)真空脱除气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胶黏剂在车辆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所述应用为将所述胶黏剂涂抹于面板与芯材之间,依次于70~80℃固化2小时,135~150℃固化3小时,155~165℃固化2小时,形成车辆复合材料板。
其中,所述芯材为聚氨酯泡沫、聚氯乙烯泡沫、橡木、泡桐木或胶合板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面板为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聚双环戊二烯或大分子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双氰胺是较好的热致活潜伏性固化剂,其微粉末分散到环氧树脂中,稳定性好,常温适用期可达6个月以上,固化物具有良好的性能。
端氨基液态丁腈橡胶与环氧树脂相混溶增韧改性,在固化过程中析出,形成“海岛模型”的两相结构,通过活性基团相互作用,在两相界面上形成化学键而起到增韧作用。通过液态橡胶增韧环氧树脂之后,可提高胶粘剂的剥离强度,而且不会降低整体机械性能和热性能。
本发明在环氧树脂混合物基质中添加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进一步提高胶黏剂的韧度,提高其抗冲击强度,并能同时减小胶黏剂的固化收缩率。另外,本发明还通过添加双氰胺作为固化剂进一步提高胶黏剂的机械强度。通过本发明的胶黏剂制得的材料板用作车辆底板或侧板等板材。
此外,本发明的胶黏剂粘结性能好,机械性能强,尤其适用于用作车辆复合材料板的胶黏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按照国家标准GB/T 7124-1986,采用岛津AGS-J试验机,测定胶黏剂的拉伸剪切强度;按照国家标准GB/T528-1998,采用岛津AGS-J试验机,测定胶黏剂的拉伸强度;按GB/T 1732-93,采用QDI型漆膜冲击试验器,测定胶黏剂的冲击强度。
另外,将本发明的胶黏剂涂抹于底面与芯材之间,制得车辆复合材料板,按照国家标准GB/T2791-81,采用RGT-1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测定复合材料板的剥离强度、粘结强度。
本发明中所用的双氰胺购自西安化学试剂厂产品;2-乙基-4甲基咪锉购自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购自ATBN美国诺誉公司;白炭黑购自上海八源化工有限公司。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46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钩体挂钩和悬挂架
- 下一篇:作业车辆和作业车辆的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