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4410.3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2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饭岛泰明;冈野觉;平泽友康;齐藤政范;铃木伸五;池田圭介;竹原贤一;藤谷博充;汤浅庆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光 |
主分类号: | G03G21/20 | 分类号: | G03G21/20;G03G15/20;G03G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图像 形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里使用的冷却装置,以及包括该冷却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公知的是在对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光写入装置、定影装置、显影装置、像载置体进行转动驱动的驱动马达等部位里发热后,引起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上升。
现在,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因为市场的要求,彩色复印机或彩色打印机等彩色的图像形成装置越来越多。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里,一个感光体的周围设置有多色的显影装置,通过这些显影装置将调色剂附着后在感光体上形成合成后的调色剂图像,并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后在片材里记录彩色图像,即所谓的单鼓型。另外,还有在并排的多色的感光体里分别单独地设置显影装置,在各感光体上分别形成单色的调色剂图像,并将这些单色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后在片材里记录合成彩色图像,即所谓的串列型。
将单鼓型和串列型进行比较,前者因为是一个感光体,比较能实现小型化和降低成本,但因为是使用一个感光体来多次(4-5次)重复图像形成后形成全彩色图像,所以难以实现图像形成的高速化。后者与前者相反的是大型化、成本高,但却具有容易实现图像形成的高速化的优点。因此,近来因为提高生产率的要求,就要求全彩色装置也具有与黑白装置相同的速度,使得串列型装置得到亲睐。
另外,在串列型的图像形成装置里,如图9所示,存在有直接转印方式,该方式是将各感光体组件210的感光体211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各转印装置,依次转印到由片材搬送轮带250搬送的片材P里。另外,如图10所示,还存在有间接转印方式,该方式是将各感光体组件210的感光体211上的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装置,暂时地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0里后,再通过二次转印装置270将中间转印带260上的图像一起转印到片材P里。图10所示的二次转印装置270是辊状的,但也可以有转印搬送轮带形状的。另外,在串列型的图像形成装置里还可以有如图11所示的,将中间转印带260配置在各感光体组件210的上部里的构成。
例如,如图10所示,在串列型·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减小装置尺寸的小型化角度出发,在使得装置内部高密度化的同时,采用将定影装置280藏入到各感光体组件210的下侧里的构成,较多的是定影装置280接近各感光体组件210。因此,由于发热体的定影装置280的发热,图像形成部的各感光体组件210受到热影响后温度就会上升。
近年来,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高速化、集约化、高画质化等的要求的提高,作为图像形成部的各感光体组件的温度上升问题已不仅限于串列型·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而成为图像形成装置全般的问题了。然后,随着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的高密度化,各种型式·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因为图像形成的高速化的要求而使得装置内部的发热量得以增加,从而在高温后的各感光体组件内发生了调色剂粘结等问题。
这样,在促进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的高密度化时,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的构成那样,是在设置在显影装置内的高传热部件的非常狭窄的空间里通风后进行强制空冷的冷却的。然而,因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的进一步的高密度化而导致装置内的蓄热化加大,为了高画质和高性能化,主要使用的是溶解温度低的调色剂。因此,在高速彩色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各感光体组件等的冷却仅通过空冷就变得难以进行足够的对应了。
于是,提出了以比空冷的冷却装置效率更好的液冷的冷却装置来进行冷却的方案。液冷比起空冷来其冷却能力更高,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构成那样,冷却部比起空冷来更能够进行冷却。但是,没有冷却必要的周围环境在低温时也进行同样的冷却。另外,在图像形成部里有感光体的清洁装置的清洁刮刀,考虑到其材质特性,当冷却过度时也有可能引起清洁不良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3里公开了这样一种冷却装置的构成。该构成是在多个的图像形成部(温度上升部位)里,设置了各种对应的受热部、至少对应于一个图像形成部的多个的冷却手段、使得冷却液能对受热部和冷却手段进行循环而配管的冷却管、一个冷却液的搬送手段以及控制部。然后,控制部将各冷却手段至少对应于一个图像形成部后,根据各自对应的图像形成部的显影装置的温度来控制。这样,比起在多个的图像形成部里分别设置冷却液的搬送手段和冷却手段来,就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控制多个的图像形成部的温度上升,并且与通过一个冷却手段来抑制多个的图像形成部的温度上升的装置相比,能够抑制冷却手段的大型化或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44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