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吸声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4407.1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8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国柱 |
主分类号: | G10K11/172 | 分类号: | G10K11/172;G10K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吸声 结构 | ||
1.一种复合吸声结构,由多孔材料(1)被上面板(2)、下面板(3)和侧面板(4)封装起来构成,其特点是:从上面板(2)到下面板(3),多孔材料(1)的空隙大小或者孔隙率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逐渐变化;上面板(2)、下面板(3)和侧面板(4)所封闭的空间内填充满多孔材料(1);上面板(2)为穿孔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1)由聚氨酯泡沫塑料或尿醛泡沫塑料中的一种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1)的孔隙率从上面板(2)到下面板(3)均匀增大或减小,孔隙率变化范围为从90%到99%。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1)的空隙大小从上面板(2)到下面板(3)均匀增大;所述多孔材料(1)的孔隙率保持不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面板(2)到上下面板中间位置之间,所述多孔材料(1)的孔隙率在从上面板(2)到上下面板中间位置方向逐渐增大;在下面板(3)到上下面板中间位置之间,所述多孔材料(1)的孔隙率在从下面板(3)到上下面板中间位置方向逐渐增大;下面板(3)和上面板(2)都为穿孔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面板(2)到上下面板中间位置之间,所述多孔材料(1)的孔隙率在从上面板(2)到上下面板中间位置方向逐渐减小;在下面板(3)到上下面板中间位置之间,所述多孔材料(1)的孔隙率在从下面板(3)到上下面板中间位置方向逐渐减小;下面板(3)和上面板(2)都为穿孔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面板(2)到上下面板中间位置之间,所述多孔材料(1)的孔隙率在从上面板(2)到上下面板中间位置方向从99%逐渐减小到90%;在下面板(3)到上下面板中间位置之间,所述多孔材料(1)的孔隙率在从下面板(3)到上下面板中间位置方向从99%逐渐减小到90%;上面板(2)和下面板(3)都由穿孔率为3%~10%、厚度小于1毫米、穿孔孔径为0.3~2毫米的薄金属板构成;所述薄金属板指不锈钢板、铁板或者铝板中的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1)在由空隙大小或者孔隙率递增或递减的多层多孔材料(5)构成;所述多层多孔材料(5)各层的厚度都相同,层数大于等于3;多层多孔材料(5)中相邻的两层多孔材料之间紧密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多孔材料(5)中各层多孔材料都由同一种材料构成;所述同一种材料为聚氨酯泡沫塑料、尿醛泡沫塑料、超细玻璃棉或岩棉中的一种;多层多孔材料(5)中每一层多孔材料的厚度都不小于10毫米。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多孔材料(5)由10层每层厚度为10毫米的超细玻璃棉构成;从上面板(2)到下面板(3)方向,各层玻璃棉的容重分别为85Kg/m3、75Kg/m3、65Kg/m3、48Kg/m3、24Kg/m3、24Kg/m3、48Kg/m3、65Kg/m3、75Kg/m3、85Kg/m3;上面板(2)和下面板(3)都由穿孔率为6.9%、厚度为1.2毫米、穿孔孔径为1.5毫米的薄金属板构成;侧面板(4)是厚度为1毫米的无孔薄金属板;所述薄金属板指不锈钢板、铁板或者铝板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国柱,未经周国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440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加强结构抗拖曳橡套软电缆
- 下一篇:手持式泊松亮斑演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