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车轮钢圈用热轧钢、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3972.6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6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昊明;覃强;樊雷;余志军;朱超云;袁勤攀;杨振军;刘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3/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 代理人: | 陆鑫;高雪琴 |
地址: | 545002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轮 钢圈 轧钢 及其 生产工艺 | ||
1.一种汽车车轮钢圈用热轧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6~0.12%、Si:≤0.10%、Mn:0.30~0.70%、P:≤0.030%、S:≤0.020%、Al:0.010~0.06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热轧钢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对冶炼获得的满足权利要求1化学成分要求的钢水进行LF炉外精炼→板坯连铸→步进式加热炉加热→2032mm热连轧机组轧制→层流冷却→卷取→检验→入库,
其中,满足权利要求1化学成分要求的钢水是在150吨氧气顶底复吹转炉中进行转炉冶炼获得,在转炉冶炼过程中:
(1)当装料时:装入的铁水是132~140吨,装入的废钢是20吨,铁水脱硫处理后入炉,入炉铁水S重量百分比含量≤0.005%;
(2)当造渣时:控制熔渣的碱度R:3.0~3.5,以及在按重量百分比计时铁水中Si≥1.0%的情形下采用双渣法造渣,否则采用单渣法造渣;
(3)当进行终点控制时:在满足如下条件时达到出钢要求,按重量百分比计钢水中C≤0.06%、P≤0.020%,其中,出钢温度控制在1675~1685℃;
(4)当进行出钢、脱氧及合金化操作时:出钢时采用双挡渣,出钢时间≥200s;在出钢过程中加入包含铝铁的脱氧剂;在加入脱氧剂的同时加入进行所述合金化控制时所需合金,使得按重量百分比计时钢水中C:0.07%~0.09%、Si:≤0.05%、Mn:0.30%~0.45%、Als:≥0.015%,
在LF炉外精炼过程中:
(1)进行炉渣控制:使得按重量百分比计时炉渣中TFe<1.0%、CaO:43%~48%、MgO:6%~8%、SiO2:9%~13%、Al2O3:20%~24%,以及控制炉渣的碱度R:3.0~4.5;
(2)在造渣后,进行钢水成分微调;
(3)在微调钢水成分后进行钙处理:每炉喂400~600m钙铁线,喂入速率控制在3.5~4.0m/s;
(4)钙处理后,保证钢水软吹氩时间>8min,钢水出站前加入钢包覆盖剂,以保护钢水,
在进行所述板坯连铸过程中:
使用抗裂纹板坯保护渣;连铸二次冷却制度采用弱冷方式以防止板坯浇注时产生裂纹;中包温度控制在1545±30℃,拉速控制在1.15±0.3m/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坯连铸采用全程保护浇铸工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轧制时,粗轧末道次温度控制在1080±30℃、精轧出口温度控制在880±25℃;
在层流冷却时,层流冷却的方式为前段快冷,当钢带厚度为7.0~11.0mm时,将层流出口温度控制在610±20℃~630±20℃;
卷取后获得的钢带具有均匀的铁素体晶粒,所述铁素体晶粒的晶粒度为9~10级。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钢适用于冷加工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39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