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硫生产尾气的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3871.9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4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耿庆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B01D53/2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9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硫 生产 尾气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法生产二氧化硫及其尾气回收处理的方法。
技术背景:
在空气法生产二氧化硫过程中,一般采用吸收和解析的生产工艺。二氧化硫的吸收解析根据吸收工艺的条件而定。一般尾气的排放在1000PPM左右,排放已经超于标准。即使使用尾气处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目前大多采用:石膏法、鈉碱法、氨法、金属氧化法、海水洗涤法等。这些脱硫方法虽然对二氧化硫的脱除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所得副产品往往不易销售,且价格低廉,运行过成费用偏高,有的还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二氧化硫环尾气存在的污染较大、成本较高的缺陷,提供的一种二氧化硫生产尾气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工艺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二氧化硫生产尾气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经过吸收工序后的二氧化硫尾气引入气液分离器;
b、由气液分离器引出的二氧化硫尾气送入干燥塔,采用98%浓硫酸对二氧化硫尾气进行喷淋干燥;
c、经过干燥后的二氧化硫尾气引至混合器,与来自制氧工序来的纯氧混合,使混合气体中氧含量达到20%,混合气体送入硫酸系统风机;
d、硫酸系统风机将混合气体送入焚烧炉中参与硫磺燃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
首先气液分离器分离出二氧化硫尾气中的液体;其次二氧化硫尾气干燥采用98%浓硫酸干燥,不影响硫酸系统的酸的品质。混合器出口采用氧含量表控制氧含量高低,以不影响硫酸系统空气氧含量,保证转化系统的二氧化硫浓度的平稳。尾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要设自动分析及时调整生产工艺,稳定尾气浓度。
本发明工艺技术参数确定如下:干燥酸浓度96~98%。干燥酸浓低时及时换酸,确保干燥效果,出口水分小于0.01;混合器出口氧含量20%。确保进炉空气氧含量不受该工艺影响;混合器进口保证微负压,保证尾气排放无阻力。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使得二氧化硫生产尾气实现零排放。本工艺简单,对硫酸系统不会产生影响。二氧化硫实现了全额回收。本技术投资成本较低,没有二次污染产生。本发明成功解决了空气法二氧化硫生产工艺的尾气二氧化硫的排放严重超标问题,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硫零排放。无论从节能减排,还是从经济意义角度来讲本发明意义重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二氧化硫生产尾气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现有的二氧化硫生产工序,即液硫进入焚烧炉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及其它气体,经过炉气洗涤塔洗涤后,进入吸收塔进行二氧化硫的吸收。
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硫生产尾气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经过吸收工序后的二氧化硫尾气(主要O2、N2、SO2、少量其他空气中原有气体成分)引入分离器;
b、由分离器引出的二氧化硫尾气送入干燥塔,采用98%浓硫酸对二氧化硫尾气进行喷淋干燥;
c、经过干燥后的二氧化硫尾气引至混合器,与来自制氧工序来的纯氧混合,使混合气体中氧含量达到20%(使氧含量由10%提高到20%左右跟空气氧含量一致,不影响硫酸系统的生产平稳),混合气体送入硫酸系统风机;
d、硫酸系统风机将混合气体送入焚烧炉中。二氧化硫尾气与纯氧混合后的气体既能替代自然空气提供氧气与硫磺燃烧产生二氧硫气体,同时回收了尾气中的二氧化硫。
实施例一:
经吸收塔处理后的二氧化硫尾气引入气液分离器,二氧化硫尾气气量5500Nm3/h,二氧化硫含量为700mg/ Nm3,压力1kp,气体温度40℃。分离前二氧化硫尾气含水量15g/ Nm3,分离后含水量2g/ Nm3。
气液分离器引出的二氧化硫尾气进入干燥塔进行干燥,干燥采用填装规整填料,分酸器采用喷淋式,喷淋量30M3/h,干燥酸温40℃。
经过干燥后的二氧化硫尾气引至混合器,与制氧系统来的纯氧混合形成混合气体,使氧含量由10%升至20%(补充氧气使尾气氧含量达到空气正常的氧含量标准);
混合气体送至风机,由风机送到焚硫炉与硫磺燃烧,从而使二氧化硫的尾气实现零排放。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38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