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苍术素醇在制药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3143.8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9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尹革芬;程永现;毕峻龙;吕青;杨贵树;李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34 | 分类号: | A61K31/34;A61P31/14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马晓青 |
地址: | 6502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苍术 制药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苍术素醇(CZSC)在制备治疗动物病毒病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在制备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药物中的,或是在制备病毒基因表达抑制剂中的,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以及在抑制蓝耳病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又名蓝耳病,是世界范围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重要传染病之一。1987年在美国首先报道了蓝耳病的存在,给美国养猪业每年带来高达5亿6千万美元的经济损失。猪蓝耳病于1989~1990年在亚洲开始流行。自2006年开始,在我国一度呈爆发流行的态势,跨国传播的趋势十分明显,波及到半个中国的大约200万头猪。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性,时常发生由于疫苗接种失败而使PRRSV再次成为原发性病原,给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是目前研究者和生产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课题。
中兽医学起源于我国古代,几千年来,中兽医学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天然中草药具有许多化学药物所不具备的优点,如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且易于普及等。我国的中药资源极为丰富,研究和使用的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抗病毒重要的研究日益增多,从中筛选其有效成分已成为当前抗病毒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如从清热解毒中药中发现了抗病毒活性成分绿原酸、从清热中药黄芩中发现了抗病毒活性黄芩苷类化合物、从清热燥湿草药苦参和苦豆子中提取的苦参素已证实对乙型肝炎具有明显作用。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新药或先导化合物是国内外新药研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其中有些具有非常强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已被开发应用于临床。
猪蓝耳病病毒的靶细胞是肺巨噬细胞,感染后会导致猪发生免疫抑制或免疫力降低,由此造成感染后通常又会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导致疾病恶化,因此防治策略以综合治疗为主。中草药或植物性药的特点是成分多,靶标多,通过协同发挥整体效应,因此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规律相一致,自古至今在防治人和兽疾病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关于其抗蓝耳病毒研究国外尚未见报道,国内报道较为少见。仅2006年胡梅等证实板蓝根,连翘,黄连水提物对蓝耳病毒有间接或直接杀灭作用,2008年蒲秀英等证实金丝桃素具有多环节体外抗PRRSV效应,2008年王学兵等发现金银花的主要成分绿原酸对蓝耳病毒也有抑制作用,但云南多种特色民族药物抗PRRSV目前尚未见报道。
从传统中草药中分离提取的单体化合物是抗PRRSV药物一个重要的潜在来源。提取自天然中草药的很多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新的结构特点和药物活性,在其它疾病如肿瘤治疗中比常规化疗药物副作用小。
小分子化合物苍术素醇(CZSC)来源于菊科植物苍术,目前现有技术中尚未见关于CZSC抗PRRSV感染效果及其机制的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化合物苍术素醇(CZSC)在制备治疗动物病毒病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在制备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药物中的,或是在制备病毒基因表达抑制剂中的,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以及在抑制蓝耳病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下面的技术方案是用来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
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苍术素醇在制备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苍术素醇在制备病毒基因表达的抑制剂中的应用,
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苍术素醇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苍术素醇在制备抑制蓝耳病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的应用,苍术素醇在制备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药物中或在制备病毒基因表达抑制剂中或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或在制备抑制蓝耳病病毒药物中的浓度为19.7~157.6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述的优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云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3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倾斜主轴数控铣床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黄酒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快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