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耐旱地衣共生菌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1963.3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8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魏江春;张涛;周启明;曹叔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5/00 | 分类号: | A01H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旱 地衣共生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耐旱地衣共生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地衣(lichen)是由真菌与藻类或蓝细菌整合共生形成的,在形态上全然不同于真菌和藻类或蓝细菌的生命形式,是自然界中互惠共生的典范。地衣的主要成分是参与共生的真菌,地衣的形态特征几乎完全由其共生菌所决定,因此地衣共生菌的分类地位即为地衣的分类地位,即地衣共生菌的学名就是其地衣体的物种学名。地衣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号称“拓荒者”和“先锋生物”,广泛分布于包括裸露的岩石、荒漠的地表、固化的火山岩浆、极地冰洞介质的内部或表面的各种生境中。
地衣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是直接利用:如作为草药入药,魏江春等(中国药用地衣,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描述了与医药卫生有关的71种地衣;地衣次生代谢产物可作为抗生素、抗癌物质,譬如有抗菌活性的松萝酸、地衣酚类,有抗癌活性的地衣多糖、石耳多糖等;二是间接利用:如地衣监测、评定大气质量。另外,一些种属的地衣因适应了荒漠生境,它们能几个月甚至几年耐受超过50℃的高温和干燥,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如上所述,地衣不仅有药用价值,在荒漠生境中还具有稳定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但是,地衣生长缓慢,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长期才能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生物量,进而限制了对地衣的利用及其优势作用的发挥。幸运的是可以通过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大量的地衣共生菌,直接或通过人工合成地衣的方式加以利用。因此,对地衣共生菌进行分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Ahmadjian V.和H.,曾对采集自美国爱荷华州韦弗利地区的石果衣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得到石果衣Endocarpon pusillum Hewdig的共生菌与共生藻(1970,The culture and synthesis of Endocarpon pusillum and Staurothele clopima.Lichenologist,4:259-267.),但其地衣共生菌生长缓慢,需要一年之久。在国内,苏敏、魏江春(Su Min,Wei Jiangchun,2008.Research on liquid culture of mycobiont and photobiont isolated from cladonia pyxidata.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6:57-62.)报道,分离得到喇叭石蕊Cladonia pyxidata(L.)Hofm的共生菌与共生藻,但该分离标本采集地年均降雨量在500mm。随后曹叔楠、魏江春(2009,荒漠地衣糙聚盘衣共生菌耐旱生物学研究及液体优化培养.菌物学报28:790-796.)报道对采集自年均降雨量不足100mm甘肃文殊沟的Glypholecia scabra进行分离培养,但是只得到了共生菌,无相应的共生藻。最主要的问题是以上几株地衣共生菌并没有相应的耐旱能力的数据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耐旱地衣共生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地衣共生菌为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 pusillum F07020,已于2010年5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3893。
所述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 pusillum F07020 CGMCC No.3893的分离标本采集自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坡头地区,该采集地干旱多风,年均降雨量不足200mm,是沙漠生物资源“储存库”。
所述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 pusillum F07020 CGMCC No.3893具有以下特征:
1)菌落直径0.8-0.9cm,菌落呈形不规则圆形,表面粗糙,边缘整齐或否,暗褐色至浅灰色;nrDNA-ITS(ITS1-5.8S-ITS2)基因序列长度为557bp,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序列1所示;
2)生长周期短,在22℃、黑暗条件下、PDA培养基中培养30天达到对数生长期,生长曲线见图2;耐旱性强,在干燥条件下(相对湿度≤10%)可以存活7个月之久(图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1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