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2O4氧化调节钚价态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1272.3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2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高亮;何辉;郑卫芳;李会蓉;唐洪彬;叶国安;兰天;张虎;罗方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C19/38 | 分类号: | G21C19/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ub 氧化 调节 钚价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燃料后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燃料后处理Purex流程中1BP至2AF的调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研究的先进后处理分离工艺流程-APOR流程(Advanced Purex Processbased on Organic Reductants),系在1B铀钚分离段采用新型还原剂N,N-二甲基羟胺-甲基肼来还原反萃Pu(III),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铀钚分离后得到的1BP料液中钚为三价,在通过萃取-反萃取进行下一步钚的净化浓缩之前,需将钚(III)调整为钚(IV),钚纯化循环得到的硝酸钚(III)溶液在沉淀转化步骤时也需要转化为钚(IV),同时需要将体系中反应剩余的亚硝酸赶除掉,硝酸浓度调至后续工艺所需酸度。已有研究表明,液体N2O4可用于氧化调节钚价态,但在此过程中液体N2O4与体系中的还原剂等反应会生成大量的氮氧化物气体逸出,造成N2O4的利用率降低;同时,调价完成后的料液中尚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约0.1mol/L),在进行后续钚纯化工艺及草酸钚沉淀工艺之前,通常需将体系中的亚硝酸赶除至0.01mol/L以下。当前,此环节亚硝酸的赶除方法主要是搅拌法或空气鼓泡法,两种方法均为批式操作,与钚氧化调价工艺实现连续操作的装置尚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液体N2O4破坏二甲基羟胺-甲基肼等还原剂,以及后继赶除亚硝酸两个功能的连续操作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N2O4氧化调节钚价态的装置,包括Pu(III)氧化柱和亚硝酸赶除柱。关键在于:Pu(III)氧化柱 在上部通过料液输送管与亚硝酸赶除柱上部连接。
所述的Pu(III)氧化柱材质为玻璃或不锈钢等耐硝酸腐蚀材料,内置填料;最下端设有阀门,底部设有1BP料液进口和液体N2O4进口,其中液体N2O4进口位于1BP料液进口的上方;上部设有料液出口。所述的亚硝酸赶除柱材质为玻璃或不锈钢等耐硝酸腐蚀材料,内置填料,上端设有尾气排放口,底部设有空气或氮气入口,最下端通过U型输送管与料液溢流储槽相连。
所述的亚硝酸赶除柱(9)顶部端为尾气排放口(10);底部设有空气或氮气入口(11);最下端通过U型输送管(12)与料液溢流储槽(13)连接。
使用时,液体N2O4和1BP料液均从Pu(III)氧化柱的下端输入,N2O4和1BP料液中的还原剂(如二甲基羟胺与单甲基肼)在Pu(III)氧化柱上升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使还原剂氧化破坏并将Pu(III)氧化至Pu(IV),料液到达柱子顶端时通过料液输送管溢流至亚硝酸赶除柱中。亚硝酸赶除柱下端不断鼓入空气(或氮气),气体在上升过程中可将料液中的亚硝酸带出,从而达到赶除亚硝酸的目的。为了提高亚硝酸的赶除效果,亚硝酸赶除柱中装入填料以增加气液接触效果,流过亚硝酸赶除柱中的料液通过U形输送管从料液溢流储槽排出。
附图说明
图1装置示意图
1不锈钢支架;2Pu(III)氧化柱;3液体N2O4进口;41BP料液进口;5阀门;6固定铁夹;7端塞;8料液输送管;9亚硝酸赶除柱;10尾气排放口;11空气或氮气进口;12U型输送管;13料液溢流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12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排种器
- 下一篇:便携式电工箱的散热结构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