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胀尾密膛式无退壳枪炮弹在审
申请号: | 201110261241.8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1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罗晓晖;罗凤禧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晓晖 |
主分类号: | F42B12/00 | 分类号: | F42B12/00;F42B12/72;F42B10/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胀尾密膛式无退壳 枪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系列性提高射击火力及准确度又轻便可靠的武器,适用于步兵防空及反坦克。
背景技术:
目瞄武器最有效之选,无疑是来福线管射火器——但它却因射击时多有退壳而令机械复杂笨重又动作不可靠——为减这些麻烦,近年德国等出现过塑附无壳枪弹,花费不少,但都因枪内易积垢而难普及;另有坦克炮放弃了来福管而简化,但却大大折损了射程及准确。
为开发出更轻便廉易又远程准确可靠的火器,本发明提供一种胀尾密膛式无退壳枪炮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是:
让弹丸的弹头与发射药筒连体,其主体外径与发射管内径采用更活络宽松的滑动配合以减少阻力——甚至枪炮长受污染或过热后仍能有效工作。这弹丸最尾的1至5毫米段则造成仅有薄铜皮壳外胀成的喇叭形——其大径应较紧过 盈配合于发射管内径——既可承受撞针的击发力、又能在击发火力作用下易相对平移时仍严密至连来福线隙地封住,至火气更有效地推出必比同口径其它弹头更重些的弹丸更高速也射击——即使是发射管被打热至有些发胀时,仍能保持此效。且这弹丸胀尾极易嵌于来福线缝而令弹丸更有效地产生来福式旋转以增准确度。它又无需退出弹壳[发射药筒],故大大筒化相关机构又增射速。这弹丸又易造成基本全直筒形式,简化形状,极便于弹匣等配合工作,甚至用一漏斗就易为高速;连发射击供弹,大减故障及重量。在等效条件下,估可助枪炮及弹的重量及成本减少约1/5。
而对于迫击炮,这弹丸胀尾可先收口至象小圆锥台形的缩尾,致使它比往常者更易快速地从炮口内向下滑达击发。这缩尾又易在火力作用下还原成胀尾去吻合于可含来福线的炮管内射出。在其它条件相当的前提下,估可令这迫击炮射程增约1/3且更准确;甚至可比美于短筒榴弹炮而必优于滑膛式坦克炮及无制导火箭弹,必更适用于攻击敌坦克的顶部或底部[请见以后《可变地雷式反坦克攻顶弹》项]。而这弹丸的射高也可大增,甚至可打飞机[尤其是直升机]了--详见后续《可防空迫击炮》项。坦克炮也应效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创新适用于中国军队以人力优势广布大量轻巧简廉的火器去对抗隐形飞机、无人机、巡航导弹、直升飞机及避弹衣等,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而恐怖分子却不便贮藏运用那几万克重的迫击炮及更重的武器而不易受益。
2、可靠、少故障,少依赖高技术及精密加工,尤适于中国产业产造及酒脱粗心大意为多的国人使用。且可明显减免受高技术干扰。
3、省线、省料节能环保而大减电磁辐射、重金属化学及电子智力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仅一幅图是本发明提出的胀尾密膛式无退壳枪炮弹用于迫击炮时的工作作示意图,比例尺为1∶5。
图中:1、在射弹丸;2、爆燃物;3、钢壳;4、铜皮;5、胀尾;6、炮管;7、弹飞轨迹;8、炮膛底;9、包装盒;10、盖;11、缩尾;12、发射药;13、待射弹丸。
具体实施例:
在无附加说明时,本例中各事物均可参见迫击炮相关的。炮管6内壁最好有来福线[可参考于常见枪炮]。其弹丸自弹头中部起等径连体伸至近弹尾端造出圆筒状钢壳3以容纳发射药12;钢壳3外紧裹上薄至尽量刚能满足下述需求[估约0.05至0.2mm]的铜皮4且比钢壳3更向后伸长出1至5mm。这弹丸未发射时称为待射弹丸13,平时它最好以头朝下尾朝上的姿势,由防潮的包装盒9装含着且上方加防脱的盖10密封好,并尽量坚固地保护着弹尾及发射药12维持原状。这待射弹丸13的铜皮4的最尾端部应压缩成外直径变小的缩尾11[只要不产生径向外凸就允许有些皱纹];这铜皮4的其它部位的外径则可比同口径迫击炮炮弹稍小些,而其制造公差可放宽些,以利易造省钱;且让它更易快速从炮口滑至炮膛底8。至此达至击发发射药12变成爆燃物2,并热冲至缩尾11胀成胀尾5去与炮管6内孔形成尽量防漏的密封,令爆燃物2氅鼓足劲去推动弹丸变成在射弹丸1,并受制于炮管6内的来福线而按螺旋状的弹飞轨迹7射出。又因这铜皮4的塑性远好于其它枪炮弹用以配合枪炮内防漏气的较长一段的刚性弹体[即使附有非刚性密封环者亦然],故必更利密封又减少弹丸相对炮管滑移 的阻力。其它事及铜皮4的实用厚度,则可按下述来优先。总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晓晖,未经罗晓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12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散缸盖
- 下一篇:全自动油脂分离器淤泥排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