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陶瓷电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0121.6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5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平田朋孝;草野满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G4/30 | 分类号: | H01G4/30;H01G4/002;H01G4/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樊建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陶瓷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陶瓷电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代表性陶瓷电子部件之一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例如具备:层叠体,其具有被层叠的多个陶瓷层和配置在所述多个陶瓷层之间的内部电极;和外部电极,其形成在所述层叠体的外表面上,且与所述内部电极电连接。
可是,作为形成外部电极的方法,一般采用如下方法:在作为层叠体的外表面的端面上,涂敷在Cu、Ni、Ag、Ag-Pd等金属粉末(导电成分)中混合玻璃粉、有机粘结剂、溶剂等而形成的导电性膏剂,并进行烧结的方法。并且,公知在外部电极与层叠体之间形成陶瓷和玻璃粉反应而形成的层的技术。该层的作用在于例如防止水分或焊剂(flux)向层叠体的浸入。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技术:在层叠体的两端面涂敷以Si为主要成分的玻璃膏剂,形成Si的存在比率为60%以上的玻璃成分高(glass-rich)的区域,并在该区域与外部电极之间形成反应层。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10-135063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涂敷以Si为主要成分的玻璃膏剂,因此存在着需要工时的问题。另外,在陶瓷层中作为主要成分包含CaZrO3的情况下,由于陶瓷层中的Ca和Si会过剩地反应,因此存在着陶瓷和玻璃变质从而耐湿负荷试验后的特性劣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课题提出的,提供一种在陶瓷层中作为主要成分包含CaZrO3的情况下提高了耐湿性的层叠陶瓷电容器。
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具备:层叠体,具有被层叠的多个陶瓷层和配置在所述多个陶瓷层之间的内部电极;外部电极,形成在所述层叠体的外表面上,且与所述内部电极电连接,该层叠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层包含CaZrO3作为主要成分,在所述层叠体与所述外部电极之间形成了包含(Ba,Ca)-Zn-Si系氧化物(包括Ga为0的氧化物)的层。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中,优选所述(Ba,Ca)-Zn-Si系氧化物为(Ba,Ca)ZnSiO4的结晶相。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中,在层叠体与外部电极之间形成了包含(Ba,Ca)-Zn-Si系氧化物(包括Ga为0的氧化物)的层。由于该层的存在,可抑制陶瓷层中的Ca成分向外部电极中扩散,可抑制陶瓷层或外部电极中的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的劣化。另外,由于该层的存在,可防止水分或焊剂向层叠体的浸入。因此,能够得到耐湿性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断面图。
图2是样品序号2A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中的LT面的断面的SEM照片。
图3是表示图2的反应层的μ-XRD曲线图。
符号说明:
11层叠陶瓷电容器
12层叠体
13陶瓷层
14、15内部电极
16、17端面
18、19外部电极
21、22第一镀覆层
23、24第二镀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断面图。
层叠陶瓷电容器11具备层叠体12。层叠体12具有:被层叠的多个陶瓷层13、沿着多个陶瓷层13之间的界面配置的内部电极14及15。内部电极14及15形成为到达层叠体12的外表面。并且,被引出到层叠体12的一方端面16的内部电极14和被引出到层叠体12的另一方端面17的内部电极15,在层叠体12的内部隔着陶瓷层13交替地配置。
作为内部电极14及15的材质,例如有以镍、镍合金、铜及铜合金、或者其他贱金属(base metal)为主要成分的材质。
在层叠体1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部电极18及19。在图1中,至少在层叠体12的端面16及17上分别形成外部电极18及19。外部电极18在端面16上与内部电极14电连接。另外,外部电极19在端面17上与内部电极15电连接。
外部电极18及19例如通过在层叠体12的端面16及17上涂敷导电性膏剂并进行烧结而形成的。导电性膏剂包含金属粉末和玻璃粉。作为外部电极18及19的材质,例如是与内部电极14及15相同的材质,或者是以银、钯、银-钯合金等为主要成分的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0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氧炔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剂和用途
- 下一篇:内燃驱动的安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