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体积换热吸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59807.3 | 申请日: | 2011-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3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曙辉;龚金科;余明果;鄂加强;蔡皓;左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J2/05 | 分类号: | F24J2/05;F24J2/46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 地址: | 41008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太阳能 发电 系统 体积 吸热 | ||
1.一种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体积换热吸热器,包括外壳,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内装有吸热体安装环(6),该吸热体安装环(6)内部设有由耐热金属丝(23)稀疏布置构成、阳光能够深度透入内部的吸热体(5);所述外壳前端设有前端板(3),该前端板(3)上开有采光口(2),该采光口(2)上装有透明罩板(9),所述吸热体(5)与前端板(3)之间形成集热腔(15),该集热腔(15)与设置在外壳外侧的进气管(13)连通,所述外壳后端装有排气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体积换热吸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由外壳直段(4)及外壳锥段(7)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体积换热吸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前部与集热腔(15)之间设有环形的多孔壁(17),该外壳内壁与多孔壁(17)形成与所述进气管(13)连通的环形流道(18),所述环形流道(18)通过设在多孔壁(17)上的至少一排通孔(19)与集热腔(1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体积换热吸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多孔壁(17)上设有位于集热腔(15)内的至少一根导流管(11),该导流管(11)的出口位于所述透明罩板(9)内壁一侧,所述导流管(11)为直管、分叉管或环形的吹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体积换热吸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前端板(3)的前侧设置冷却气导管(24),所述冷却气导管(24)的出口喷嘴(27)处于所述采光口(2)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体积换热吸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喷嘴(27)的出口形状为扁平状,内置数道导叶(2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体积换热吸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气导管(24)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13)、环形流道(18)或空气泵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体积换热吸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前端板(3)的前侧设置冷空气套(28),所述冷空气套(28)与前端板(3)形成环形空间(31),所述进气管(13)连接在冷空气套(28)上,所述的前端板(3)上开有至少一排进气孔(29),所述集热腔(15)通过该进气孔(29)与环形空间(3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体积换热吸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前端板(3)上设有位于集热腔(15)内的至少一根导流管(30),该导流管(30)的出口位于所述透明罩板(9)内壁一侧,所述导流管(30)为直管、分叉管或环形的吹缝。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体积换热吸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耐热金属丝(23)为实心金属细丝,该实心金属细丝为直线状、弹簧状或者螺旋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98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壳断路器的附件壳结构
- 下一篇:基于三网融合的优化新型网络应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