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产聚-β-羟基丁酸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PX-95菌株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9510.7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3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蒋冬花;董夏梦;宋迤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7/62;C12R1/07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210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产 羟基 丁酸 苏云金 芽孢 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px 95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医学及生活领域,尤其涉及一株高产聚-β-羟基丁酸(PHB)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伴随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塑料行业发展迅猛,由于其成本低、使用方便、易发展新的性能等特点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就目前所使用的塑料而言,都是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的,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速度非常缓慢,通常需要200~400年。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调查表明,在“限制”执行的初始阶段,塑料袋的使用有所下降,而后又有所反弹,“白色污染”仍是有增无减,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就要从塑料的可降解性方面着手。
生物可降解塑料是指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与普通不降解塑料相似的力学强度和材料性能,使用后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降解成CO2、H2O或其它无毒副产物的聚合物。一般分为三类:①微生物合成型(如聚羟基脂肪酸酯)、②天然高分子型(如淀粉、纤维素、木质素和甲壳素等)和③合成高分子型(如聚乳酸、聚乙烯醇、聚丁二酸等)。其中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微生物发酵生产有产量高、周期短、污染小、可循环等优点,具有比其它生物可降解塑料更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微生物合成出的PHA约有40种,聚-β-羟基丁酸(PHB)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聚-β-羟基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是微生物在碳、氮等营养失衡的条件下合成的碳源与能源的高分子储存物(分子量50000-1000000)。作为微生物合成的可降解材料,PHB除了具有与化学合成高分子相似的理化性质外,还具有一般化学合成高分子所没有的性质如光学活性、低透氧性、抗紫外辐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压电性和抗凝血性等,在工业、农业、环保、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在医疗领域,PHB可以作为药物基质植入人体,以控制药物的释放且最终降解产物为β-羟基丁酸,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因此,国外的许多公司和科研机构纷纷开展可降解塑料的研发工作。
但是由于其生产菌的产量不高,生产菌在生长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料价格较高,天然产物的机械性能差等缺点影响了其使用。近年来,有大量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降低PHB生产成本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微生物菌种培育如菌株筛选、大肠杆菌重组技术、诱变等提高菌体中PHB的含量,从而使提取PHB成本降低;二是通过降低培养基原料的成本,使PHB生产成本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生产菌的产量不高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高产聚-β-羟基丁酸(PHB)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PX-95菌株,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采用上述菌株制备聚-β-羟基丁酸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高产聚-β-羟基丁酸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PX-95菌株,该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2011298,保藏地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为:2011年8月24日。
本发明所涉及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PX-95菌株菌落扁平呈白色,无光泽,表面较粗糙;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体杆状,有芽孢,芽孢囊无明显膨胀,菌体大小约为(1.1-1.2)×(3.2-5.5)μm;衣鞘薄而无色,有粘性,游离的单菌体常附在外边,侧生鞭毛,单菌能活跃运动;异染颗粒有且较大,占菌体的1/3,菌体内PHB颗粒较多,有的占菌体的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95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