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59274.9 | 申请日: | 2011-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5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罗德军;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澧县华润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 43204 | 代理人: | 蔡大盛 |
| 地址: | 4155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南美 对虾 淡水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方法,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俗称:白肢虾、白对虾,平均寿命至少可以超过32个月。成体最长可达24cm,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
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能在18-32℃气温下生长,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可淡水化养殖的品种。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它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一九九二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率先由美国引进此虾,并但突破了育苗关,从小试到中试直至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目前我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山东、河北等省或自治区已逐步推广养殖。我国厦门、北海、南宁和广州等地均有虾苗、虾无节幼体或亲虾供货。湖南洞庭湖水域广阔,气温合适,但还未见养殖成功的报道,广大水产养殖户和对虾食品爱好者迫切希望南美白对虾能在湖南水域养殖和上市供应。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湖南洞庭湖水域没有南美白对虾养殖场所的上述缺陷,发挥湖南洞庭湖水域的环境优势,本发明提供一种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方法,以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和对虾食品爱好者的迫切愿望,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虾塘准备:包括晒塘、消毒、清野、进水和培水;
②、虾苗的淡化:每年六月至七月,从南美白对虾繁殖中心购入体长为0.4-0.6 cm的虾苗,将其放入事先用彩条布在虾塘一角围成的淡化箱中,箱体的体积为50-100立方米,水深0.5-1.0 米,箱体内配置有人工海水,配置方法是每立方米淡水放入Nacl2 0.1-0.5 公斤, H3BO3 0.2-0.5公斤,MgSO4 0.1-0.5公斤, NaBr2:0.01-0.1公斤,CaCl2:1-5公斤,KCL :1-5公斤,微量元素 0.5-1公斤;同时充分搅拌均与;然后用加入淡水的方法使淡化水箱内的人工海水含盐度逐渐下降;以每天下降0.1-0.2%的盐度,10-12天将盐度下降为0度,最后将虾苗放入虾塘中;注意:在整个淡化过程中必须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充气增氧;
③、用中草药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在对虾放入虾塘后的45天内,每天用按0.2%的量投喂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开发的抗病毒中草药添加剂,以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和抗病能力;
④、水质调控在养殖中后期每10-15天投放一次有益菌,投放量为每立方米1.5-2.5 g,用以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NH3 ,NO2 ,同时抑制有害菌和藻类的山长繁殖;
⑤、生物防控:在养殖过程中适量投放革胡子鲶鱼或草鱼,投放量:革胡子鲶鱼为每亩50-100尾,草鱼为每亩30-60尾,用以猎食病弱死虾,防止疾病传播;
⑥、日常管理:虾苗淡化期每天投喂6次,平均每4小时投喂一次,饲料为虾片;虾苗淡化后的养殖早期即第1-20天,每天投喂2次,分别是早上6点至8点,晚上6点置7点,投喂量为每10万尾500克;养殖中后期,每天投喂的次数增加到3-4次,投喂量以罾内饲料在1.5小时内吃完为准;此外,养殖期间,除每天人工至少3次巡视和测试并记录水塘和水质情况外,每10天测量一次对虾的体长和体重,还在养殖早期,每天上午2:00至太阳出来,每天下午1:00-2:00再次打开增氧机一个小时,以搅拌水体;养殖中后期,除投饵时间外,整天打开增氧机,下雨天停料并打开增氧机;
⑦、对虾收获:对虾的收获用拖网、虾笼,一般于早晨捕捞;由于对虾在18℃以下不再进食,即停止生长,水温在7℃会造成对虾的死亡,所以10月底前要收虾上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澧县华润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澧县华润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92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