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及其制作的墙体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9236.3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通达豪森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5 | 分类号: | E04F13/075;E04F13/076;E04B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王振华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化 装饰 保温 一体化 及其 制作 墙体 | ||
1.一种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包括保护层基层板(2)、保温层(3)、单元化立体保护嵌块(4)以及装饰涂层(9),其特征在于:一块或多块所述单元化立体保护嵌块(4)拼装在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的正面,每一块所述单元化立体保护嵌块(4)表面连接有所述装饰涂层(9),所述保温层(3)位于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的背面与墙体之间;所述多块单元化立体保护嵌块(4)在表面肌理和厚度上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所述多块装饰涂层(9)在颜色和质感上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的正面设有嵌槽(23),所述单元化立体保护嵌块(4)背面设有嵌榫(41),所述单元化立体保护嵌块(4)通过嵌榫(41)插入嵌槽(23)的方式与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进行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单元化立体保护嵌块(4)通过粘连的方式与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的面积与所述单元化立体保护嵌块(4)的面积成整数倍数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的上、下两边上开有水平十字嵌条安装槽口(24),垂直方向的两块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通过水平十字嵌条(6)嵌入两者的水平十字嵌条安装槽口(24)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十字嵌条(6)的横边为平面结构,所述水平十字嵌条(6)的纵边设有阶状齿痕(61),所述阶状齿痕(61)的宽度大于所述水平十字嵌条安装槽口(24)的宽度;上、下相邻两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通过阶状齿痕(61)强力挤压嵌入两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的水平十字嵌条安装槽口(24)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的左、右两边上开有垂直十字嵌条安装槽口(21),水平方向的相邻两块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通过垂直十字嵌条(5)嵌入两块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的垂直十字嵌条安装槽口(21)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的背面设有安装垫块(22),所述安装垫块(22)嵌入所述保温层(3)中,在所述安装垫块(22)上设有直角连接件(7),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通过所述直角连接件(7)与墙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基层板(2)和所述单元化立体保护嵌块(4)的材质都为高密度聚氨酯,所述保温层(3)的材质为低密度聚氨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3)与墙体的连接面设有纵横沟槽(31),向所述纵横沟槽(31)灌注低密度聚氨酯,低密度聚氨酯在发泡过程中流动并填满所述纵横沟槽(31)并且将所述保温层(3)与墙体进行粘连。
10.一种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制作的装饰保温墙体,包括墙体和多个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所述多个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1)组合安装在所述墙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1)上安装有一块或多块所述单元化立体保护嵌块(4),每一块所述单元化立体保护嵌块(4)表面连接有所述装饰涂层(9),所述多块单元化立体保护嵌块(4)在表面肌理和厚度上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所述多块装饰涂层(9)在颜色和质感上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所述多块单元化立体保护嵌块(4)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通过拼装组合的方式形成浮雕效果的预定图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通达豪森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通达豪森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92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2D转3D的方法
- 下一篇:微型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