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8652.1 | 申请日: | 2011-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6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谢培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14 | 分类号: | A61K36/714;A61P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痛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痛风属中医的“痹证”、“历节风”、“腰痛”等范畴。痛风的病因是由于过食肥甘,酗酒、过劳、紧张或感受风寒湿热等邪,致气血凝滞,痰瘀痹阻,骨节经气不通而发病。
西医治疗痛风多采用排酸、消炎的方法,但不能全面系统地解决问题,且副作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针对痛风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到标本兼治之效果。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黄芪12-18,白术9-15,白芍9-15,防己9-15,制川乌7-11,麻黄7-11,附片7-11,桂枝7-11,防风7-11,甘草4-8。
本发明中药物的机理分析: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用于脾气虚弱;神疲乏力。《本经逢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
白芍:苦酸,凉。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防己: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利水消肿,祛风止痛。《本草衍义补遗》:气寒,苦辛,阳中之阴。治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补膀胱,去留热,通行十二经及治中风,手脚挛急。
制川乌: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川乌总碱可显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胶、鲜蛋汤、组织胺以及5-羟色胺引起的足肿胀。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本经》记:“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
附片:性味大辛、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本草汇言》记:“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针对风寒湿痹所致痛风,中医认为是风寒湿邪,袭入经络,寒性凝滞,故痹阻气血,致足趾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益剧,得温则减。
方中之选者,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以白术、防己、防风、制川乌燥湿利水、祛风止痛之功,乃治风湿痹证之要药,方中作主药;附片、桂枝痛温通经脉、除风寒湿痹,以辅主药祛风之功,乃为臣药;黄芪、麻黄利水消肿;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活血理气,平衡机体阴阳。针对风寒湿痹所致痛风,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兼治标本。
本发明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
使用效果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 痛风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标准,其诊断依据为:
( 1 )多以单个趾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 2 )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含高嘌呤饮食、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86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