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稀疏摄像机阵列的集成成像微图像阵列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8498.8 | 申请日: | 201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0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琼华;邓欢;赵悟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稀疏 摄像机 阵列 集成 成像 图像 生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成像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集成成像微图像阵列生成技术。
背景技术
集成成像是一种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能重建出三维场景的全真立体图像。如附图1所示,重建出的立体图像包含全真色彩以及连续的视差信息,观看者无需佩戴辅助设备就可获得观看真实景物的感觉,且没有立体观看视疲劳。然而集成成像的片源即微图像阵列包含丰富的立体信息,数据量极大,目前还没有较为简单的获取方法。
从集成成像技术提出开始,常采用纯光学的方法来获取微图像阵列。在微透镜阵列的焦平面上附上一层感光胶片,如附图2所示。在记录时,用漫射光照射三维场景,被三维场景反射的光线由微透镜阵列折射,然后到达微透镜阵列焦平面的感光胶片上,感光胶片就记录下了微图像阵列。该方法显然比较繁琐,并且由于透镜元的像差和感光胶片的混浊,获取的微图像阵列的质量通常非常差。
随着照相技术的发展,人们用超高分辨率的摄像机代替感光胶片来获取微图像阵列,如附图3所示。采用摄像机就可以实现视频的实时记录。但是这种方法仍然不能消除透镜元的像差问题,并且微图像阵列的数据量巨大,满足要求的超高分辨率摄像机成本太高,且无法实现较大三维场景的记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了计算机获取微图像阵列的方法,用计算机建模软件建立三维场景,然后用软件建立摄像机阵列来模拟微透镜阵列的成像过程,如附图4所示。该方法在计算机中生成微图像阵列,避免了前两种光学记录法中透镜元像差和感光胶片混浊等导致图像质量下降的问题。但是一个摄像机代替一个透镜元来获取一个图像元,需要的图像元的分辨率一般是几十乘以几十,那就大大地浪费了一个摄像机的记录分辨率,并且需要数以万计的摄像机来代替透镜元,计算机需要处理数以万计的摄像机及其图像元,处理过程太过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基于稀疏摄像机阵列的集成成像微图像阵列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稀疏摄像机阵列获取视差图像和视差图像转换为微图像阵列两个步骤。
所述稀疏摄像机阵列获取视差图像,如附图5所示,稀疏摄像机阵列由个数远远小于所需图像元个数的摄像机组成二维阵列对三维场景进行拍摄,获取视差图像。稀疏摄像机阵列包含M×N个摄像机,各摄像机光轴互相平行,各摄像机平行等间距排列,相邻摄像机的间距为d,摄像机焦距为f1。稀疏摄像机阵列中的每个摄像机都拍摄整个三维场景,得到M×N幅视差图像,每幅视差图像的分辨率等于所需微图像阵列的图像元个数M′×N′。确定所需微图像阵列包含M′×N′个图像元,图像元的分辨率为r×r;微透镜阵列也包含M′×N′个透镜元,透镜元的焦距为f2,图像元和透镜元的节距相等,都为p。在三维场景中选择一个参考平面,该参考平面与稀疏摄像机阵列的距离为L。根据所需的凹凸显示效果来确定参考平面与稀疏摄像机阵列的距离L,拍摄时,三维场景中与稀疏摄像机阵列的距离小于L的物体,在显示时将浮出显示设备外;三维场景中与稀疏摄像机阵列的距离大于L的物体,在显示时将凹进显示设备里。
优选地,为了满足稀疏摄像机阵列获取的视差图像包含集成成像微图像阵列所需的全部信息,相邻摄像机的间距d以及稀疏摄像机阵列包含的摄像机个数M×N需满足下式
(1)
(2)
(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84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数请求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速船舶的动力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