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基酸螯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7839.X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单茂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茂莹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2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酸 合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氨基酸螯合肥。
背景技术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发展,人们盼望着肥料领域能够出现具有多功能的肥料,能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或者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自然环境,使人们吃上对身体健康有利的,无公害的农产品。
目前我国施用的微量元素肥料多为无机硫酸盐和氯化物,这些肥料单独或与其它肥料复混施入土壤后,常会发生养分的固定或退化为难溶性盐,导致微肥的利用率低甚至全部失效。即使是叶面喷施一些微量元素如亚铁,也会很快氧化为高价铁,难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如将微量元素的无机盐转化为有机螯合物态则可获得较好的施用效果。据报道螯合态微肥的肥效是无机微肥的2-5倍。近年来,国外多利用EDTA、HEDTA等作为螯合剂生产螯合态微肥,虽然肥效明显改善,但因其价格昂贵,主要用于花卉等高附加值的植物,农业生产上难以大面积推广。我国曾一度使用腐殖酸作为螯合剂,使成本有所降低,但腐植酸浓度低,分子量大,螯合能力差,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近年来开始研究利用从废弃蛋白质中水解产生的复合氨基酸作为微肥的螯合剂。复合氨基酸作为螯合剂,具有价格低廉、稳定常数适中等优点。由于螯合物结构的特殊性,使配离子内电荷趋于中性,在土壤中因避免了阳离子交换而可以快速到达作物根系表面,更易被根系吸收;喷施在叶面上同样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容易被气孔吸收,在无需光合作用的情况下可直接参于机体的蛋白合成,其肥效大于单种氨基酸螯合物或等量的无机氮肥。
植物生长需要十六种元素,除了N,P,K以外,还要向土壤中补充活化植物所需的中微量元素,否则会造成土壤中植物营养比例失调,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轻则引起虚产,重则由于生理病害而颗粒无收。假如能恰当施用微量元素,粮食就能增产,有的可以提早成熟和减少病害。缺硼,油菜籽开花不结角,棉花有蕾无花,玉米缺锌,果树缺铁,得黄叶病。但是中微量元素大部分都是金属元素,其肥料直接施用到土壤中很容易被土壤固定,有效性和利用率都很低,在施用前对各种微量元素进行合理地配伍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氨基酸螯合肥,可以大大改善土壤结构,使农作物高产稳产,苗齐苗壮,防病促长等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氨基酸螯合肥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成分所组成:
上述氨基酸螯合肥按照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不包括氨基酸螯合钙、氨基酸螯合铜、氨基酸螯合镁和氨基酸螯合锌四种组分的其他物料组分按照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其中搅拌过程中添加水的量为,水∶物料的比例为1L∶5kg,密封存放5天;
b、往步骤a获得的产物中按照比例添加氨基酸螯合钙、氨基酸螯合铜、氨基酸螯合镁和氨基酸螯合锌,混合搅拌,密封存放15天,然后造粒,经干燥、冷却、筛分后包装。
上述四种氨基酸螯合物可以通过任何市售途径购买,优选通过如下方式制备,其制备过程如下:
先将蛋白原料置于反应釜中,加入5mol/L的盐酸,其中蛋白原料与盐酸比例为1kg∶10L,在60-70℃温度下水解6-10小时,待水解完全后,用氢氧化钠中和残余盐酸,得复合氨基酸水溶液,然后按照氨基酸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3∶1的比例添加金属离子,控制温度为40℃,时间为30min,pH在7.0-8.0之间进行螯合反应,最后将螯合产物浓缩、乙醇洗涤、抽滤、干燥和粉碎,从而得到氨基酸螯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氨基酸螯合肥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成分组成:
上述氨基酸螯合肥按照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不包括氨基酸螯合钙、氨基酸螯合铜、氨基酸螯合镁和氨基酸螯合锌四种组分的其他物料组分按照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其中搅拌过程中添加水的量为,水∶物料的比例为1L∶5kg,密封存放5天;
b、将步骤a得到的产物中按照比例添加氨基酸螯合钙、氨基酸螯合铜、氨基酸螯合镁和氨基酸螯合锌,混合搅拌,密封存放15天,然后造粒,经干燥、冷却、筛分后包装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茂莹,未经单茂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78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泰比培南酯开环杂质的方法
- 下一篇:发光装置以及光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