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枇杷清痤胶囊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57565.4 | 申请日: | 201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2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巧;海南省皮肤病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4 | 分类号: | A61K36/8964;A61P17/10;A61K33/06;A61K33/12 |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莫臻 |
| 地址: | 570216 海南省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枇杷 胶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便于病人服用和携带的枇杷清痤胶囊。
背景技术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少年时期。是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青春期人群中80-90%的人都患过痤疮。由于痤疮常发生在颜面部位,影响容貌,对患者的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等带来一定影响,因此痤疮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痤疮相当于中医学的“肺风粉刺”。传统中医学认为面部皮肤主要为肺经与胃经所司,痤疮是由于肺胃血热所致。历代医家论述众多:《外科正宗》:“肺风属肺热,粉刺、酒渣鼻、酒刺属肺经,四名同类,皆由血热郁滞不散。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外科启玄》:“粉刺属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外科大成》:“肺风酒刺……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宜枇杷清肺饮,或用荷叶煮糊为丸,白滚水服;外用白矾末酒化涂之。”《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
现代研究发现病因很多,主要有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内分泌障碍、饮食、心理因素等,针对这些病因的治疗药物也有很多,如口服维甲酸、抗生素、避孕药、糖皮质激素等,但这些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很大:口服维甲酸可造成胎儿畸形、不孕、血脂及肝功能升高、皮肤黏膜干燥等;口服较多或长期服用抗生素,会造成耐药及菌群失调;口服避孕药会造成子宫出血、乳房胀痛等。造成治疗风险大,花费较高,患者生理、心理负担重,曾有报道因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后造成患者精神压力过重而引发自杀的事实。也有一些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成药,不同程度存在着用药种类繁多、机理不明、疗效不高、疗程漫长、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过高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枇杷清痤胶囊,将中草药进行科学配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高,具有疏风邪,清肺热,除胃火,凉血解毒消痤的作用,疗效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为皮肤病临床治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中医治疗方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枇杷清痤胶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枇杷叶90~110份、黄芩90~110份、桑白皮90~110份、生石膏140~160份、知母80~100份、生地黄140~160份、生槐花90~110份、金银花140~160份、滑石粉4~6份;
制备方法如下:
1、按配方量取生槐花和1/3量的生石膏粉碎成细粉,混匀,备用;
2、按配方量取枇杷叶、黄芩、桑白皮、知母、生地黄、金银花以及剩余的生石膏,分别加4~6倍水煎煮进行第一次提取,再加1~3倍水煎煮进行第二次提取,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于室温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的稠膏,备用;
3、将稠膏与细粉混合后于70~80℃下干燥、粉碎,加入滑石粉,混均,灌装胶囊。
本发明中,所述原料优选如下重量配比:枇杷叶100份、黄芩100份、桑白皮100份、生石膏150份、知母100份、生地黄150份、生槐花100份、金银花150份、滑石粉5份。
本发明所提供的枇杷清痤胶囊以枇杷叶、黄芩、桑白皮清解肺中风热;生石膏、知母清除胃中实火;生地、生槐花凉血活血解毒;银花清热解毒,合方应用使肺胃火热得消,皮肤痤疮得除,同时对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等也有较好疗效。
枇杷叶: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现代药理研究,具有镇咳、祛痰、平喘的作用,还有抗菌作用。
黄芩:味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解热、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桑白皮:味甘寒,入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另外还有镇静、利尿、安定、抑菌的作用。
生石膏:辛、甘,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至肠吸收入血后能增加血清内钙离子的浓度,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减少血管通透性,故有解热、镇痉、消炎等作用。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且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辐射的作用。
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有一定的强心、利尿、升血压、降低血糖的作用,另外还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抑制多种真菌生长的作用。
生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槐花还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巧;海南省皮肤病医院,未经刘巧;海南省皮肤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75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复方海参茶多酚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