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储能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7105.1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9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杰;俞兆喆;王要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6/00 | 分类号: | H01M1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储能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源是各种电路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没有市电的情况下,只有采取将电能存储的方式才能满足电路使用,因此各种储能器件是移动用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移动用电器的使用寿命、功率特性等重要指标。
目前储能器件有一次电池、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一次电池不可充电,无法反复使用,综合使用成本高。一次电池可反复充放电,是目前许多移动用电器的首选储能器件;目前,常见二次电池有:铅酸电池、镍福电池、镍氢电池、理离了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铅酸电池、镍福电池有铅、锅重金属的污染,正逐步被世界各国限制使用;由十镍的价格小断上涨,镍氢电池的性价比也在不断下降。理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储能器件,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铿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但功率密度较低,寿命较短(1000次左右);超级电容器寿命长(可达10万次以上),功率密度大,但能量密度较低。
但是,现有技术均是以金属锂作为锂离子供给源,金属锂的存在使得组装过程不方便,同时也会带来各种不安全因素,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另外,现有另一锂离子电容器正极制备方法为:在正极的多孔炭材料或导电聚合物中掺入富锂化合物,活化时,实现对负极的预嵌。这样,在制备电极浆料时,多孔炭材料或导电聚合物与富锂化合物(例如钴酸锂)的比重相差很大,难以形成稳定均匀的浆料,导致浆料涂布困难,因此不适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功率密度高,寿命长,结构简单的锂离子储能器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序简单、条件易控,生产效率高锂离子储能器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储能器件,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芯包,所述芯包包括若干芯包单体和第一隔膜,若干个所述芯包单体之间堆叠设置,所述第一隔膜贴设于相邻两芯包单体之间;所述芯包单体包括一正极片、两负极片和两第二隔膜,所述正极片设置在两负极片之间,两个所述第二隔膜分别贴设于相邻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
以及,一种锂离子储能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若干芯包单体,获取若干第一隔膜、电池壳体;其中,所述芯包单体包括一正极片、两负极片和两第二隔膜,所述正极片设置在两负极片之间,两个所述第二隔膜分别贴设于相邻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
将芯包单体堆叠设置,并将第一隔膜贴设于相邻两芯包单体之间,制得芯包;
将所述芯包装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并经注液,封装,得到所述锂离子储能器件。
上述锂离子储能器件通过芯包单体堆叠设置,形成了一个个单体的锂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容器的并联结构,克服了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差的缺点,避免了锂离子电容器能量密度低的缺点,从而提高了储能器件的功率密度,延长了储能器件的使用寿命。另外,该结构的锂离子储能器件结构简单,稳固。
上述锂离子储能器件制备方法将芯包单体1堆叠设置,并采用第一隔膜2将相邻的芯包单体1隔开即可,其制备工序简单、条件易控,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锂离子储能器件的正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锂离子储能器件的负极片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锂离子储能器件的芯包单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锂离子储能器件一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锂离子储能器件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71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