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和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7039.8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9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杰;俞兆喆;王要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10;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动力汽车、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及其它数码产品方面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但希望锂离子电池具有优秀的电化学性能、低廉的价格,同时还要求锂离子电池具备可靠的安全性能。
现有锂离子电池的外壳分为金属外壳和塑料外壳,金属外壳有钢壳和铝壳等,非金属外壳有塑料壳和铝塑膜包装等。当锂离子电池在比较苛刻的条件下,或者在滥用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安全隐患,如电池爆炸等。再如动力车辆上使用或者在电池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存在振荡或者跌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电芯极易发生窜动,致使正负极发生形变或者极耳变形,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带来安全隐患和严重的不良后果。其中,非金属外壳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相对金属外壳锂离子电池要高,但只是隐患的大小不同而已,安全隐患同样存在。因此,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安全性能是十分重要的衡量指标。
目前常用的安全防爆装置有安全阀,防爆线等,该安全阀,防爆线均是设置在电池壳体上。安全阀主要用于钢壳方形电池、钢壳圆柱电池和塑壳电池等方面,当电池因短路等原因造成内部产气致使内部压力过大的时候设置于在电池壳体某一位置的安全阀降开始卸压,达到安全防爆的目的;防爆线则通常用于铝壳电池方面,在铝壳电池壳体某一部位设置防爆线,在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防爆线的位置率先打开,起到卸压防爆的目的。但是,不管壳体的安全阀还是防爆线,都需要独自的装设在电池壳体上,不仅带来了工艺复杂,增加了电池制造成本等问题,还使得现有电池壳体的耐外界机械压力不强,导致电池安全性能不佳等隐患。因此,开发新的电池防爆装置或者改进现有的电池防爆装置,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是该领域科研人员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的锂离子电池极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散热性好,气密性优良的锂离子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包括中空导电极耳和设置在所述中空导电极耳的中空腔内的防爆阀,所述防爆阀包括导气管和中心弹片;所述中心弹片设置在所述导气管的空腔内,并密封所述导气管。
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穿出所述电池壳体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耳和/或负极耳包括中空导电极耳和设置在所述中空导电极耳的中空腔内还设有防爆阀,所述防爆阀包括导气管和中心弹片;所述中心弹片设置在所述导气管的空腔内,并密封所述导气管。
上述锂离子电池极耳通过在中空导电极耳的空腔体内设置防爆阀,使得该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极耳结构紧凑、简单,安全性能高。
上述锂离子电池由于设置有上述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极耳,当锂离子电池在过充等苛刻工作的环境或者短路的条件下,该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极耳能够及时排放锂离子电池内部生产的高压气体,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同时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有效的控制了锂离子电池散热及安全的问题,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将防爆阀设置在锂离子电池极耳的空腔中,使得该锂离子电池的气密性性能好,锂离子电池壳体的耐外界机械压力明显提高,结构简单,简化了该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降低了其生产成本,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由于现有电池将电池防爆装置设置在电池壳体上,而导致电池壳体的耐外界机械压力不强,电池安全性能不佳,制造工艺复杂等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锂离子电池极耳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防爆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锂离子电池的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锂离子电池的另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70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插排
- 下一篇:一种减少多晶硅制绒暗纹的制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