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的充电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6841.5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5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田庆安;孟令勇;周培志;韩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450006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充电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电路,特别是是一种电池的充电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在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中,为了体现出通行费收费合理和拆分科学,需要废除传统的最短路径收费的方法,现在提出利用随车射频卡和路侧电子路标记录车辆行驶准确路径,按照实际行驶路径收取通行费用并加以拆分。
由于通行信卡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电池被封装在通行卡壳体内,因此在对电池充电时,即要能充电,又要保护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简单、可靠性好的一种电池的充电保护电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的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是:它至少包括:充电电池、芯片S-8261AAGMD,通行卡电源正极DISC+和通行卡电源负极DISC-,向充电电池充电的正极CHR+、负极CHR-和控制端B,向充电电池充电的正极CHR+和通行卡电源正极DISC+之间串接有MOSFET管Q1,MOSFET管Q1的控制端与充电电池充电的控制端B电连接,向充电电池充电的正极端充电,充电电池充电的负极CHR-通过串接的MOSFET复合管Q3与充电电池负极电连接,MOSFET复合管Q3的两个控制端分别与芯片S-8261AAGMD的1脚DO和3脚CO电连接。
所述芯片S-8261AAGMD的5脚VDD和6脚VSS之间连接电容C1。
所述芯片S-8261AAGMD的6脚VSS接电池负极,芯片S-8261AAGMD的5脚VDD通过电阻R1与向充电电池充电的正极CHR+电连接,芯片S-8261AAGMD的2脚DM通过电阻R2与充电电池充电的负极CHR-电连接。
所述的充电电池的电压是3-3.6V。
所述的充电电池充电的正极CHR+与充电回路有保险管PTC。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芯片S-8261AAGMD通过控制向充电电池充电的正极CHR+和通行卡电源正极DISC+之间串接有MOSFET管Q1,以及MOSFET复合管Q3,使通信卡在充电时断开,而在充电结束后加电,可有效的保护通行卡。另外,在充电时芯片N1随时监测电池的充电状态,一旦检测到电池电压达到预定值便可将1和3端置低电平,复合MOSFET截止将电池与充电器断开,使电池得到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的充电保护电路,它至少包括:充电电池CELL、芯片S-8261AAGMD,通信卡电源正端DISC+和通信卡电源负端DISC-,向充电电池充电的正端CHR+、负端CHR-和控制端B,向充电电池充电的正端CHR+和通信卡电源正端DISC+之间串接有MOSFET管Q1,MOSFET管Q1的控制端与负向充电电池充电的控制端B电连接,向充电电池充电的正端CHR+通过保险管PTC与充电电池正极电连接,向充电电池充电的负端CHR-通过串接MOSFET复合管Q3与充电电池负极电连接,MOSFET复合管Q3的两个控制端分别与芯片S-8261AAGMD的1脚DO和3脚CO电连接,芯片S-8261AAGMD的5脚VDD和6脚VSS之间连接电容C1,芯片S-8261AAGMD的6脚VSS接电池负极,芯片S-8261AAGMD的5脚VDD通过电阻R1与向充电电池充电的正端CHR+电连接,芯片S-8261AAGMD的2脚DM通过电阻R2与向充电电池充电的负端CHR-电连接。充电电池的电压是3-3.6V,电电池充电的正极CHR+与充电回路有保险管PTC。
充电时,充电器将B端置高电平,Q1截止,将电池与负载电路断开。而芯片N1将1和3端置高电平,复合MOSFET管Q3导通,为电池提供充电通路,电池开始充电。也就是为电池充电时,通行卡(与电池断开)电路断电。另外,在充电时芯片N1随时监测电池的充电状态,一旦检测到电池电压达到预定值便可将1和3端置低电平,复合MOSFET截止将电池与充电器断开,使电池得到保护。充电过程中其他的管理功能请查阅芯片N1的PDF资料,如充电时首先对电池进行放电、其次脉冲充电、最后恒流充电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68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经期头痛的中药方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眼镜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