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器性能试验用复合式冷热水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6816.7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3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性能 试验 复合 冷热 水循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循环系统,尤其是一种用于换热器性能试验的复合式热水、热乙二醇水溶液和冷却水综合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水循环系统是换热器性能试验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需要提供作为热流体的热水和热乙二醇水溶液的循环,以及作为冷流体的冷却水的循环,配合导热油、压缩空气和冷风等循环子系统,可以实现间壁式换热器的多种冷热流体介质之间相互传热和阻力性能的测试,并根据这些测试数据参数计算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J系数、压降损失、阻力系数、换热量等性能参数。显然如果按照每个功能配一套系统,则需要有2套电加热器、3套水泵、3套质量流量计来组成循环回路。由于热水与热乙二醇水溶液回路并不需要同时运行,所以具备简化系统的条件。
发明内容
下水箱出口通过小水泵隔离阀、S小水泵、S小水泵出口管与S上水箱的进口连接;S上水箱的溢水口通过S溢水管与S下水箱的进口C连接;
比较好的是Y系统和S系统安装在同一机架上,Y系统水泵和S系统水泵、Y系统下水箱和S系统下水箱都布置在最底层,电加热器布置在第二层,Y系统质量流量计和S系统质量流量计都布置在第三层,Y系统上水箱和S系统上水箱都布置在最高的第四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①可以将热水、热乙二醇水溶液和冷却水3套循环系统的功能融合于2套循环系统中。其中Y系统主要承担热乙二醇水溶液的加热循环功能,S系统主要承担热水和冷却水循环功能;同时Y系统也可通过置换流体,切换连接S系统的上、下水箱后成为热水循环回路。本发明采用1个电加热器承担对2种热流体的加热。不仅Y系统的水泵可使用电加热器形成热乙二醇水溶液循环回路或热水的循环回路,而且S系统的水泵也能借用电加热器及其出口管线形成热水循环回路,这时Y水泵出口隔离阀关闭,无需对位置较低的Y水泵管线置换清洗,电加热器因位置比下水箱高,比较容易排空积液。
②在Y系统和S系统的回水管上都设置了排气口和压缩空气进口,排气口出口管线上设有视镜管,在Y系统和S系统的出水管上都设置了排水口,可方便对换热器试验件在启动前进行充液排气和在试验结束后对试验件内流体进行重力排液和压缩空气赶液,可缩短试验的辅助时间,并且最大限度减少工质的浪费。由于Y系统承担2种工质的循环,所以其出水管和回水管上都设有2条排水或排气管线,分别连接Y系统和S系统的下水箱;并且在Y质量流量计下游管上设置了分别连接Y系统和S系统的上水箱出口的管线。
③上述优点都可以简化系统,使系统紧凑化和方便性能试验的操作,本循环系统方案是满足功能要求的一种优化设计,特别是减少了价格昂贵的精密仪器质量流量计的数量,可有效节省设备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程示意图,标明了系统主要设备部件和阀门的标号。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程示意图,标明了系统主要设备部件的接口和连接管线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换热器性能试验用复合式冷热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Y系统和S系统;Y系统由Y水泵Y1、电加热器Y2、Y质量流量计Y3、Y上水箱Y4、Y下水箱Y5、Y阀组Y6、Y连接管线组Y7、Y小水泵Y8、Y过滤器Y9、Y视镜管Y10组成;Y阀组Y6包括Y水泵进口隔离阀Y6-1、Y水泵出口隔离阀Y6-2、Y出水管隔离阀Y6-3、Y回水管隔离阀Y6-4、Y上水箱隔离阀Y6-5、电加热器排气阀A Y6-6和排气阀B Y6-7、电加热器排水阀A Y6-8、排水阀B Y6-9和排水阀C Y6-10、Y出水管排水阀A Y6-11和排水阀B Y6-12、Y回水管排气阀A Y6-13和排气阀B Y6-14、Y回水管压缩空气进口阀Y6-15、Y水泵进口管排水阀Y6-16、Y小流量旁路阀Y6-17、Y小水泵进口隔离阀Y6-18、Y下水箱排水阀Y6-19;Y连接管线组Y7包括 Y出水管Y7-1、Y回水管Y7-2、Y质量流量计下游管Y7-3、Y水泵进口管Y7-4、 Y水泵出口管Y7-5、Y排气管Y7-6、Y排水管Y7-7、Y上水箱出口管Y7-8、Y小水泵出口管Y7-9、Y溢流管Y7-10 和Y旁路管Y7-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68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广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作方法
- 下一篇:电力变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