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6751.6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6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健司;松尾和明;户塚和秀;冈部一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卷电极电池等层叠型电池,更详细地说,涉及在正极、负极、间隔件、或这些中的多个部件中具有含氧化铝层的层叠型电池。
背景技术
在电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需要高密度、高输出的用途中,多使用涡卷电极电池等层叠型电池。层叠型电池中,包括含有片式的正极、负极及间隔件层叠而成的电极体的电池;和含有带状的正极、负极及间隔件层叠、卷绕而成的涡卷电极体的电池。
正极及负极中,有仅由金属箔构成的部件(例如锂电池中的负极)、由金属箔构成的集电体上形成活性物质层的部件、由发泡金属构成的集电体上填充了活性物质的部件等。即使是具有活性物质的电极,为了连接用于输出电力的集电极耳,或者为了直接与集电端子连接,通常在其端部具有未涂敷活性物质且露出金属制的集电体的部分。该露出了的金属部分,与另外的电极露出了的金属部分或活性物质层发生短路时,大电流会流过,有可能由于放热导致电池破损。虽然相邻二个电极隔着间隔件对置,但由于卷绕时的卷绕滑动、或运输、使用时的坠落、振动,有时从电极剥离的粉末将间隔件贯通,由此引起短路。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明为:在集电体箔上的活性物质非涂敷部上与活性物质层邻接地设有防短路层。另外,在目前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为了使充电时由正极活性物质放出的锂离子顺利地吸藏到负极活性物质,以负极活性物质层比正极活性物质层大,并且与正极活性物质层整体对置的方式进行设计。因此,必然存在正极集电体箔的活性物质非涂敷部与负极的活性物质涂敷部隔着间隔件对置的部分。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公开的发明为: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非涂敷部的、隔着间隔件与负极活性物质涂敷部对置的部分上形成绝缘层。另外,专利文献4公开有将防短路层制成非绝缘性的发明。
专利文献5~7对防短路层的成分公开了以氧化铝、聚偏氟乙烯(PVDF)为代表的几个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35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596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5553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95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05/067080号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103356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表2009-5188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设计上即使设置有上防短路层,在制造工序中卷绕电极箔和间隔件时,压扁涡卷电极体制成扁平型时,对电极体进行处理时等,有时也会使防短路层和活性物质层剥离、脱落。另外,由于电池使用时的坠落、振动等,所以存在使防短路层和活性物质层剥离、脱落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时、使用时防短路层和/或活性物质层难以剥离、脱落的电池。
本发明的电池的特征在于,其具备正极、负极和间隔件层叠而成的层叠电极体,且在所述正极、所述负极及所述间隔件中的至少1个部件中形成有含有γ型氧化铝粒子的含氧化铝层。
根据本发明,通过含氧化铝层包含γ型氧化铝粒子,可以在含氧化铝层,与由金属构成的电极、构成电极的集电体或活性物质、或者间隔件之间得到高的粘接强度。因此,含氧化铝层作为电极间的防短路层发挥功能时,可以得到在电池制造时或使用时防短路层难以剥离、脱落的效果。另外,含氧化铝层在电极集电体箔与活性物质层之间形成时,可以得到活性物质层难以剥离·脱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正极的剖面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涡卷电极体的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极体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极体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极体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极体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极体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极体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极体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极体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符号说明
1涡卷电极体
10正极
11正极集电体箔
12正极活性物质层
20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未经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67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携带式薄型电子用品的辅助握具
- 下一篇:用于双燃料共轨系统的共轴线空心轴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