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分区大量崩矿采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6519.2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8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周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矿山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C41/16 | 分类号: | E21C41/16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林毓俊 |
地址: | 41001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分区 大量 采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矿山地下采矿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矿山常用的地下采矿方法,有阶段采矿方法、分段采矿方法、分层采矿方法及其变型方法或组合方法。这些采矿方法均在阶段内沿矿体划分矿块或盘区组织采矿作业;在矿块或盘区内按分层采场或分段采场或阶段采场进行切割、回采作业以及地压管理作业,在采场内以单个炮孔或排面炮孔顺序爆破崩矿;一个矿块或盘区必须通过多次回采爆破与地压管理作业循环才能完成回采任务。因而国内外现有采矿方法一次回采爆破的崩矿量小,作业循环多,采场规模小,采场产能与崩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金属矿山地下开采提供一种高效率、大产能的立体分区大量崩矿采矿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立体分区大量崩矿采矿方法是:针对厚大矿体或急倾斜中厚矿体,在阶段内沿矿体走向划分矿块,将矿块划分为补偿区域和大量崩矿区域;在大量崩矿区域的三维立体范围内划分爆区,每个爆区均是一个具有独立切割空间和爆破自由面的分区;矿块大量崩矿区域的全部分区实行一次协同爆破、集中大量崩矿;在矿块内首先采用常规爆破方式形成补偿空间,然后采用区间微差或同时起爆各分区进行大量崩矿;在每个分区内布置扇形排面炮孔或平行排面炮孔,采用排面孔同段微差起爆。
补偿空间的体积为大量崩矿区域总体积的10%~18%,每个分区切割空间的体积与相应分区体积之比小于等于15%。大量崩矿区域各分区的起爆顺序为垂直方向由下至上区间微差起爆,垂直矿体走向方向由上盘至下盘区间微差或同时起爆,沿矿体走向方向可以任意顺序区间微差或同时起爆。一个分区内的炮孔起爆顺序与另一个分区内的炮孔起爆顺序互不关联。
本发明针对一个矿块的大量崩矿区域,在三维立体范围内通过一次爆破完成崩矿,实现了大规模、高效率大量落矿,为厚大矿体或急倾斜中厚矿体实现大规模集中强化采矿,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和大产能、低成本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用本发明方法示意图。
图2是图1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沿Ⅲ-Ⅲ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沿Ⅳ-Ⅳ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回采对象为厚大矿体或急倾斜中厚矿体。参见图1-图4,表明在矿体垂方向按60m~180m划分阶段,在阶段内沿矿体走向按60m~120m划分矿块;在矿块下部设置L1拉底补偿空间,在矿块上部的三维立体范围内划分C1-1、 C1-2、 C2-1、 C2-2 、C2-3 、C2-4六个回采分区。首先采用常规工艺方法形成L1拉底补偿空间,拉底出矿后形成的空间体积为回采分区总体积的10%~18%。在每个回采分区内按常规方法进行拉槽切割,其切割体积与相应分区体积之比小于等于15%。在三维立体范围内的C1-1、 C1-2、 C2-1、 C2-2 、C2-3 、C2-4六个分区,通过一次爆破进行集中大量崩矿。各分区按C1-1、 C1-2、 C2-1、C2-2 、C2-3、C2-4的起爆顺序实行区间微差起爆,其中C2-1与C2-2 、C2-3与C2-4可以同时起爆或顺序微差起爆。在C1-1、 C1-2、 C2-1、 C2-2 、C2-3 、C2-4各分区内采用常规中深孔或深孔落矿工艺方法,区内的起爆顺序采用优先形成拉槽切割空间原则,一个分区内的炮孔起爆顺序与另一分区内炮孔起爆顺序互不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矿山研究院,未经长沙矿山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6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有液体排放口的引流袋
- 下一篇:一种痰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