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压固化江河淤积泥沙为建筑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5761.8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景镇子;周磊;刘政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3/00 | 分类号: | B28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压 固化 江河 淤积 泥沙 建筑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常压固化江河淤积泥沙为建筑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江河泥沙淤积是一个全世界范围的环境问题。以黄河为例,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段内,平均河床已高出地面9~15米,最高处已达22米,并以10cm/年的速度继续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江河淤泥给环境以及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其淤积泥沙进行资源利用,不但可以解决河床的抬高又可变废为宝。
传统的泥沙利用主要是利用烧成法,即利用高温窑炉对泥沙进行烧结以达到制品强度提高的目的。其缺点是耗能高并破坏环境。国外也提出了一种低温(150-200℃)水热技术固化废弃物的方法。该方法虽然可以大大降低能耗,节约能源,但是由于固化过程必须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故需要高压釜作为反应环境。反应釜造价高,使得设备一次性投资大大提高,另外使用高温高压反应釜也需要高额的维护和技术的支撑。另外,使用高压釜时其生产过程为一间歇过程(即进料-升温加压-降温减压-取样),使得生产工艺漫长,产品成本高昂以及能量消耗相对高等,故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如果生产过程为常压时,其反应过程就会大大简化,不但不使用反应釜使得生产过程可实现连续性,而且生产成本会大大下降。
中国专利《一种利用黄河泥沙制成的免烧砖及其生产方法》(公开日2008年09月03日,公开号CN101255045)提出一种利用泥沙制备免烧砖的技术。此专利通过添加沸石粉,水泥,有机胶粉等原料,然后进行养护,泥沙利用率为50%-70%。该制备方法原料成本较高,制备周期较长(养护需数十天),工艺繁琐,产品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节约能源,提高黄河泥沙利用率和简化固化过程的前提下,提出一种更为简便的常压固化江河淤积泥沙为建筑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常压固化江河淤积泥沙为建筑材料的方法,利用原料预处理,碱激发技术以提高淤积泥沙反应活性,常压100℃的反应条件下将江河泥沙固化为具有高强度的建筑材料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选用黄河泥沙作为江河泥沙原料,在650~850℃下进行煅烧,以及进行研磨预处理并过筛,然后加入熟石灰和碱激发剂溶液,混合均匀后,压制成型;再将脱模后的试样,在温度为100℃的饱和蒸气压下(常压)处理1~72h,即得到所需产品;其中:熟石灰的加入量为黄河泥沙质量的5%~30%,减激发剂溶液的加入量为黄河泥沙质量的5~20%。
本发明中,所述过筛的筛目为60~400目,对应粒径为0.246~0.038mm。
本发明中,所述减激发剂溶液为0.5~4mol/L的NaOH、Na2SO4或Na2SiO3中任一种。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对江河淤积泥沙进行煅烧和研磨预处理,加入碱激发剂提高反应活性,制备出高强度的建筑材料。固化温度为100℃,因为不需高温高压反应容器生产工艺大大简便,耗能低,泥沙利用率70~95%。
本发明利用原料预处理和碱激发技术将江河泥沙资源化再利用,成功解决常温固化的难题,制备高强建筑材料,可用于墙地砖、广场砖、路面砖以及江河护堤材料等方面。该技术既可以利用废弃物,又可以大大减少使用资源,极大地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江河泥沙常温固化制备建筑材料的工艺流程。
图2:煅烧温度对材料的抗折强度的影响。
图3:研磨预处理对材料的抗折强度的影响。
图4:NaOH碱激发剂的含量(%)对材料的抗折强度变化的影响。
图5:NaOH碱激发剂的浓度对材料的抗折强度变化的影响。
图6:不同碱激发剂对材料的抗折强度的影响。
图7:不同熟石灰添加量对材料的抗折强度的影响。
图8:在添加NaOH条件下固化处理前后材料的物相变化。
图9:在添加NaOH条件下固化处理前后材料的物相变化的定量分析。
图10:固化处理前后材料的FESEM形貌变化。其中:(a)为处理前,(b)为处理后。
图11:连续式制备工艺概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57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游梁式电动手动调平衡抽油机
- 下一篇:发光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