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手机端自动通话内容记录及选择保存内容的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5646.0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和恒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M1/27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项荣;姚垚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自动 通话 内容 记录 选择 保存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在手机端自动通话内容记录 及选择保存通话内容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手机通话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沟通手段,由于手机 的方便性,可以在几乎任何地点进行通话,而此时通话者常常遇到身 边没有纸笔、电脑等记录工具的情况,因此对于重要信息的记录成为 一个普遍问题。录音是解决这一问题很好的方法。
尽管目前的很多手机都能够实现以手动方式对通话内容进行录音 记录,但是绝大多数人对通话内容的重要性的预知能力很差,即在每 次通话时对此次通话是否有必要记录没有判断能力,同时长期以来养 成的拨打接听电话的习惯也不易改变,即通话前和通话中再加入启动 录音的动作,很难适应,经常忘记操作。
但是,的确在很多时候对通话内容的记录是必要的,用户需求也 是旺盛的,比如:
通话时对方让你记录的如电话号码、人名、地址、电子邮件、约 定时间等信息,当手头没有纸笔时。
通话时的口头协议、承诺。
电话会议后的会议纪要。
与领导、同事、客户通话时,当一次涉及多项内容和问题,事后 容易遗漏其中某项时。
通过回放录音,分析当时双方说话的语境、语速、语意等,准确 理解和领悟对方(领导、客户)的真实意图。
因此,需要一种既不改变使用者已养成的通话习惯,同时能够完 成对每次通话进行自动录音并根据使用者的选择进行保存的方法来解 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手机端自 动通话内容记录及选择保存内容的方法,可以按照使用者的选择保存 每次记录内容。
具体地说,一种在手机端自动通话内容记录并可选择保存内容的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电话接通,使用者在拨打或接听电话;
B.系统自动开始进行通话内容记录;
C.使用者通话结束;
D.系统询问使用者是否保存此次通话记录;
E.如果使用者选择“保存”选项,则系统将此次通话内容记录保存;
F.如果使用者选择“放弃”选项,则系统将此次通话内容记录放弃。
用户在系统设置中预先设置在不选择“保存”或“放弃”中任何 一项时,系统默认的处理方式分为“自动保存”或“自动放弃”。
用户在系统设置中预先设置提示等待时间,当系统提示后等待用 户回应时,等待时间超出预先设置提示等待时间,则根据系统默认处 理方式处理该内容记录。
在步骤B中,当使用者开始进行呼叫或接听来电时,系统自动开 始进行通话内容记录,系统开始进行通话内容记录是由电话接通信号 触发。其中,电话接通信号是由手机自身的操作系统提供的,所有手 机的操作系统均至少提供手机的三个状态“闲置”、“摘机”(通话)、“响 铃”(来电),当系统状态变为“摘机”(通话)时,即触发通话内容记 录。系统中的控制模块5始终监听系统状态,一旦系统状态变为“摘 机”(通话)时,控制模块5向录音模块1或/和语音识别工具模块2发 出开始工作指令,具体地说,语音识别工具模块2采用的是异步识别 方式时,控制模块5向录音模块1或语音识别工具模块2发出开始工 作指令,语音识别工具模块2采用的是同步识别方式时,控制模块5 向录音模块1和语音识别工具模块2发出开始工作指令。
在步骤B中,通话内容记录是由录音模块1录制的通话录音或/ 和通过语音识别工具模块2转换而成的通话文字内容,录音模块1与 语音识别工具模块2是分别独立存在或者同时存在共同工作。其中, 录音模块1与语音识别工具模块2是分别独立存在是指系统中只有录 音模块1或只有语音识别工具模块2;录音模块1与语音识别工具模块 2同时存在时,两者可以共同工作,也可以分别独立工作。
在步骤B中,系统中通话内容记录保存在缓冲存储器3中,所述 记录的保存是临时的;缓冲存储器3是物理缓冲存储器或逻辑缓冲存 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和恒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和恒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56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内容再现系统、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提供装置、内容再现程序和内容提供程序
- 内容记录系统、内容记录方法、内容记录设备和内容接收设备
- 内容服务系统、内容服务器、内容终端及内容服务方法
- 内容分发系统、内容分发装置、内容再生终端及内容分发方法
- 内容发布、内容获取的方法、内容发布装置及内容传播系统
- 内容提供装置、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
- 内容传输设备、内容传输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发送设备、内容发送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内容再现程序及内容提供系统
- 内容记录装置、内容编辑装置、内容再生装置、内容记录方法、内容编辑方法、以及内容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