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5456.9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5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伦;刘维钧;黄奕达;陈英仁;陈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像素电极具有分支结构的的液晶面板。
背景技术
于液晶面板中,两条相邻的数据线与两条相邻的扫描线是相互交错而形成像素区域。在以往的像素电极的配置中,像素电极仅配置在像素区域中,而未与数据线相互叠合,以避免为金属材料的像素电极与为金属材料的数据线之间产生寄生电容。然而,此种配置方式往往导致像素的开口率减少。此外,为了避免像素电极配置在像素区域中时有对位误差的情况,像素电极的尺寸通常会再缩小,使得开口率更进一步减少。
随着各式材料的开发及研究,像素电极与数据线之间可借由例如是有机材料来作为中间介质,使得像素电极与数据线可相隔一定的距离。如此一来,像素电极与数据线的寄生电容可减少,以减小对电压信号的影响。换言之,像素电极可跨越到数据线的上方,以提升开口率而使得透光的比率可以增加。
目前,部分的像素电极具有分支电极,且部分的分支电极跨越到数据线的上方。一般来说,当液晶面板中上下相邻的像素所欲显示的灰度值差距大时,欲显示高灰度值(例如是白色)的像素的信号相当容易影响到相邻的欲显示低灰度值(例如是黑色)的像素的信号。进一步来说,经由数据线传送的电压信号相当可能从两个分支电极间的间距处窜出而产生电场,使得影响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错乱。如此一来,原先预定显示低灰度值的像素可能有漏光的情况而影响显示的品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改善漏光的情况的显示面板,以具有良好显示品质,是相关业者努力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液晶面板,其透过间距的设计来减少漏光的情况,以提高液晶面板显示画面时的品质且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晶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液晶层、数条数据线、数条扫描线及数个像素电极。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彼此对应地配置。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这些数据线及这些扫描线配置于第一基板上。这些数据线的任相邻二者与这些扫描线的任相邻二者相互交错,以形成一像素区域。各像素电极包括一主体、数个第一分支电极及数个第二分支电极。主体位于像素区域内。这些第一分支电极自主体于像素区域内延伸。这些第二分支电极自主体向外延伸而跨越这些数据线的上方。这些第一分支电极各具有一第一间距。这些第二分支电极各具有一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
根据本发明,再提出一种液晶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液晶层、数条数据线、数条扫描线及数个像素电极。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彼此对应地配置。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这些数据线及这些扫描线配置于第一基板上。这些数据线的任相邻二者与这些扫描线的任相邻二者相互交错,以形成一像素区域。各像素电极包括一主体、数个第一分支电极及数个第二分支电极。主体位于像素区域内。这些第一分支电极自主体于像素区域内延伸。这些第二分支电极自主体向外延伸而跨越这些扫描线的上方。这些第一分支电极各具有一第一间距。这些第二分支电极各具有一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A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
图1B绘示图1A中的部分的液晶面板的上视图。
图2A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
图2B绘示图2A中的部分的液晶面板的上视图。
图3绘示图2B中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部分的液晶面板的上视图。
图5绘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部分的液晶面板的上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液晶面板
110:第一基板
120:第二基板
130:液晶层
140d:数据线
140s:扫描线
150、250、350、450:像素电极
151:主体
1531:第一分支电极
1532、2532、3532、4532:第二分支电极
160:材料层
2532a、4532a:连接部
2532b、4532b:跨越部
2532c:缓冲部
A:区域
Ap:像素区域
d1:第一间距
d2:第二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54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日用小颗粒固体出料装置
- 下一篇:应用虚拟电阻器技术的传感器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