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补偿流体静压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4955.6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5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敏;李圣怡;丁振乾;佐晓波;戴一帆;尹自强;彭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2/06 | 分类号: | F16C32/06;F16C33/0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砚瓦池正街4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偿 流体 静压 轴承 | ||
1.一种自补偿流体静压轴承,包括转子(1)和轴承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2)包括套体(21)和圆柱形节流环(22),所述圆柱形节流环(22)紧套于所述套体(21)内,所述套体(21)的两端面为第二圆锥端面(211),所述圆柱形节流环(22)的外侧表面为与所述第二圆锥端面(211)成锐角的第二圆柱面(221);
所述转子(1)包括两个锥状体(11)和一个隔垫(12),所述隔垫(12)空套于所述圆柱形节流环(22)内,所述隔垫(12)与所述圆柱形节流环(22)之间形成储油室(3),所述两个锥状体(11)分设于所述套体(21)的两端,且两个锥状体(11)通过隔垫(12)连为一体,所述锥状体(11)设有第一圆锥端面(111),锥状体(11)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圆锥端面(111)成锐角的第一圆柱面(112);
所述第二圆锥端面(211)上或者所述第一圆锥端面(111)上均匀设有多个承载油腔(6),所述第二圆柱面(221)上或者所述第一圆柱面(112)上均匀设有多个节流单元(7);
所述套体(21)上设有供油孔(4)和排油孔(5),所述供油孔(4)与储油室(3)连通,所述储油室(3)经所述圆柱形节流环(22)的端部与节流单元(7)连通,所述节流单元(7)经内部油路连通承载油腔(6),所述承载油腔(6)经排油油路与所述排油孔(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补偿流体静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单元(7)包括节流面(71)、导油槽(72)和导油孔(73),所述节流面(71)与所述圆柱形节流环(22)的端面交接,所述导油槽(72)沿节流面(71)的周边设置,所述导油孔(73)开设于所述节流面(71)上并与所述内部油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补偿流体静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油路包括开设于所述圆柱形节流环(22)上的第一导油通道(223),和开设于所述套体(21)上、并与所述第一导油通道(223)连通的第二导油通道(213),所述第一导油通道(223)与所述导油孔(73)连通,所述第二导油通道(213)与所述承载油腔(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补偿流体静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油路包括开设于所述套体(21)上的两条泄油环槽(214)和将泄油环槽(214)连通至排油孔(5)的排油通道(215),所述两条泄油环槽(214)分设于所述承载油腔(6)的内外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49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