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分子筛脱蜡原料油生产铝轧制油基础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4728.3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9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才;牛同治;张文绍;王银盘;孟立;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金达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67/02 | 分类号: | C10G67/02;C10M177/00;C10N40/24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1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分子筛 原料 生产 轧制 基础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分子筛脱蜡原料油生产铝轧制油基础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铝轧制油是铝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润滑油,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轧辊间隙的润滑,冷却轧辊,提高铝制品表面光洁度。铝轧制油作为铝板、带、箔轧制生产线的主要辅材,其质量和纯度直接影响板、带、箔材的表面质量。铝轧制油的主要成分为基础油,基础油对铝加工的生产和工艺以及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铝轧制油基础油主要是由分子筛脱蜡原料油通过加氢精制、分馏切割工序获得,工艺流程为:原料油与氢气混进入加氢反应系统,经过加热、加压、达到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后,原料油与氢气的混合物在反应器内加氢精制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将原料油中的硫、氮、不饱和烃、芳烃转化为硫化氢、饱和烃的混合物,增加了油品的饱和度,降低了溴值、芳烃含量,除去了硫化物、氮化物;反应生成物中的硫化氢多数溶解于油品中,需经过降温降压,依次通过高压分离器、低压分离器内除去部分生成的硫化氢和反应剩余的氢气,得到常温状态下的低分油;低分油进入分馏系统,按照馏程、闪点指标的不同进行分馏切割,得到JDD80、JDD85、JDD90、JDD95等不同型号的无色无味铝轧制油基础油。
上述的工艺流程存在的缺点是:原料油经加氢精制反应得到的产物在降温降压除去硫化氢过程中压力只降到了1.0MPa左右,在这个压力下仍有较多的硫化氢存在于油品中,导致低分油中硫化氢浓度依然较高,经测量能够达到1000PPM以上,含高浓度硫化氢的低分油进入分馏系统后,经过加热气化,在分馏塔顶去除剩余的硫化氢,在生产参数调整期间,这部分硫化氢会造成塔顶液相回流中夹带硫化氢,进而影响分馏塔第一侧线抽出产品质量,经检测第一侧线抽出产品硫含量达到1PPM以上,可明显闻到硫化氢气味,造成产品不合格。为解决此问题,有的生产厂家采用低硫原料,以减少硫化氢的生产,但是对原料的适应能力降低;有的生产厂家提高分馏系统的热负荷和回流比,但是增大了能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工艺中原料油加氢反应生成硫化氢进而影响分馏产品硫化氢含量高、产品质量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分子筛脱蜡原料油生产铝轧制油基础油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分子筛脱蜡原料油生产铝轧制油基础油的方法,在加氢反应系统和分馏系统之间增设一闪蒸脱硫装置,闪蒸脱硫装置包括闪蒸塔、闪蒸塔底泵及管线,闪蒸塔内设有氮气气提设施;分子筛脱蜡原料油和氢气首先进入加氢反应系统,进行加氢反应,得到含有硫化氢、饱和烃混合物的低分油;低分油经第一换热器加热后,通过管道进入闪蒸塔内,进行闪蒸脱硫,分离出的低分油中硫化氢含量的80%~90%从闪蒸塔顶部排出,排放的硫化氢气体排入低压瓦斯回收管网中,闪蒸塔底部的反应产物经由闪蒸塔底泵依次送至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中加热;加热后的反应流出物进入分馏系统中,经分馏得到铝轧制油基础油。
所述的利用分子筛脱蜡原料油生产铝轧制油基础油的方法,其闪蒸塔操作条件为:操作温度90℃~120℃,操作压力0.2~0.5MPa,闪蒸塔总加工量为5t/h时,充入的氮气量为30~50NM3/h,充入的氮气量随闪蒸塔总加工量的增加而增加。
一种实现所述的利用分子筛脱蜡原料油生产铝轧制油基础油方法的设备,其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加氢反应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分馏系统,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闪蒸脱硫装置,闪蒸脱硫装置包括闪蒸塔、闪蒸塔底泵及管线,闪蒸塔内设有氮气气提设施,闪蒸塔侧部的进料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换热器出口连接,闪蒸塔底部通过管道经由闪蒸塔底泵与第二换热器进口连接,闪蒸塔顶部出气口与低压瓦斯回收管网连通。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越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金达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洛阳金达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47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小儿疳症的中草药
- 下一篇:新型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