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桃树流胶病的杀菌剂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3902.2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9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增强;侯珲;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7/38 | 分类号: | A01N47/38;A01N43/653;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桃树 流胶病 杀菌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桃树流胶病的杀菌剂组合物,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桃流胶病是我国桃树的重要病害,几乎遍及我国整个桃产区,以温暖多雨的高湿地区更为严重。目前化学防治是控制该病害的最主要手段。咪鲜胺属于咪唑类广谱杀菌剂,通过抑制病菌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对多种作物上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己唑醇是属于唑类杀菌剂,在北方苹果树上主要用于控制重要叶部病害如苹果白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同时对其他多种真菌病害如轮纹病、干腐病也有很好的兼治作用。本研究将上述唑类和咪唑类杀菌剂混配,找出两类杀菌剂的最佳配比,形成新的杀菌剂产品,起到对桃树流胶病同时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作用的杀菌剂,解决生产上桃流胶病控制药剂单一,安全性不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由Botryospuaeria rhodina引起的桃树流胶病技术不足和缺乏,提供一种防治桃树流胶病的杀菌剂组合物。
一种防治桃树流胶病的杀菌剂组合物,咪鲜胺与己唑醇质量配比在1∶4到1∶8。
咪鲜胺与己唑醇配比在1∶4到1∶8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对桃树流胶病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当咪鲜胺与己唑醇质量比为1∶8时共毒系数(CTC)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1试验方法
1.1供试菌株:桃流胶菌(Botryospuaeria rhodina),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所果树病害组分离培养(该菌种对公众开放),并保存;
1.2室内毒力测定
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进行,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桃流胶菌的毒力。两种单剂分别设置7-9个浓度处理。两种药剂按照不同的质量配比(1∶8、1∶4、1∶2、1∶1、2∶1、4∶1、8∶1)共配置7组,每组分别设置7-9个浓度处理,以不加药剂处理的为空白对照。将配置好的系列浓度药液用移液枪取2mL与10mLPDA培养基充分混匀后倒入培养皿中,,置平板使凝固。每处理重复4次,以加入无菌水的培养基为对照。将在PSA培养基上培养适当天数的桃流胶菌打成5mm直径的菌碟,接种于含系列浓度药剂的PSA平板上,28℃培养3~7d,待对照长满培养皿时,用十字交叉法测量不同配比不同浓度处理的菌落扩展直径,计算生长抑制率。找出最佳配比。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生长净直径一药剂处理菌落生长净直径)/对照菌落生长净直径×100%;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转换成抑制机率值,药剂浓度转换成浓度对数。以药剂浓度对数和抑制率机率值计算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Y=a+bx,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和相关系数(r)。同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TCT)等。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当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其中:A为咪鲜胺,B为己唑醇。
2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表1),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咪鲜胺、己唑醇对桃流胶病菌的EC50分别为2.34mg/kg和6.70mg/kg。咪鲜胺的毒力高于己唑醇的毒力。咪鲜胺与己唑醇以1∶1、2∶1、4∶1和8∶1等4个配比混配时,其CTC值均低于80,说明按照此类配比混配,2药剂间均具有拮抗作用;当以1∶2混配时,其CTC值为111.45,说明此配比混配,2药剂间有相加作用;而当咪鲜胺与己唑醇以1∶4和1∶8混配时,其CTC值分别为795.97和321.58,2个配比的CTC值均明显大于120,说明当用上述2种配比混配时,两药剂间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是以1∶8混配时,CTC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为最佳配比。
表咪鲜胺和己唑醇复配对桃流胶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39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