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测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3692.7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0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运;陈春鹰;李红卫;史书运;申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H02J7/35 |
代理公司: | 邯郸市久天专利事务所 13117 | 代理人: | 薛建铎 |
地址: | 056002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测温 系统 | ||
1.无线测温系统,包括无线测温终端(1)、无线测温管理机(2)和现场计算机(4),无线测温终端(1)将测得的温度参数转变为无线信号发射给无线测温管理机(2),无线测温管理机(2)将温度参数通过以太网(3)传输给现场计算机(4);无线测温终端(1)由电源单元(a)、阻值计算单元(b)、第一数据处理单元(c)、地址控制单元(d)和数据发射单元(e)构成,电源单元(a)为测温终端提供3.6V的电源,阻值计算单元(b)计算热敏电阻的阻值,将计算出的阻值换算为温度,地址控制单元(d)控制终端的地址号,数据发射单元(e)将温度值发给无线测温管理机(2);无线测温管理机(2)由供电、接收单元(f)、第二数据处理单元(g)和数据输出单元(h)构成,供电、接收单元(f)为无线测温管理机(2)提供电源,并接收无线测温终端(1)发来的温度数据,第二数据处理单元(g)将接收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数据输出单元(h)将处理后的温度数据传输到现场计算机(4);其特征在于:电源单元(a)包括太阳能板和3.6V太阳能充电电池,太阳能板的一个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1与3.6V太阳能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太阳能板的另一个输出端与3.6V太阳能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接3.6V太阳能充电电池的负极,3.6V太阳能充电电池的正极接地,在3.6V太阳能充电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2、超级电容C1和普通电容C2,3.6V太阳能充电电池的负极即为电源单元(a)的电源单元的VCC,电源单元(a)还包括与3.6V太阳能充电电池电连接的接口JP4、接口JP1和三极管Q1,JP4的接点1接VCC,JP4的接点2接地,在JP4的接点1和JP4的接点2之间并联有电容C3,JP1的接点4接电源单元的VCC,JP1的接点1接地,三极管 Q1的发射极接电源单元的VCC,所述的阻值计算单元(b)主要由运算放大器U5A构成,运算放大器U5A的电源-接地,运算放大器U5A的电源+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源单元的VCC,运算放大器U5A的正输入端并联有电阻R5和电阻R7,电阻R7接地,电阻R5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运算放大器U5A的负输入端串联电阻R6后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在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电容C5,阻值计算单元(b)还包括接口RT,接口RT的一个接点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口RT的另一个接点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的第一数据处理单元(c)包括型号为STC12C2052的集成块U1、型号为24C01的集成块U2、型号为PCF8563的集成块U4和接口JP3,集成块U1的1脚和10脚并联后接地,集成块U1的20脚接电源单元的VCC,集成块U1的4脚和5脚之间并联有晶体振荡器Y1和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的串联电容组,电容C1和电容C2的连接点接地,集成块U1的6脚串联电阻R8后接电源单元的VCC,集成块U1的6脚同时接集成块U4的3脚,集成块U4的4脚接地,在集成块U4的1脚与2脚之间并联有晶体振荡器Y2,集成块U4的8脚接电源单元的VCC,集成块U4的5脚同时接集成块U1的9脚和集成块U2的5脚,集成块U4的6脚同时接集成块U1的8脚和集成块U2的6脚,集成块U4的1脚、2脚、3脚、8脚接电源单元的VCC,集成块U4的7脚和4脚接地,在集成块U4的6脚与电源单元的VCC之间连接有电阻R1,在集成块U4的5脚与电源单元的VCC之间连接有电阻R2,接口JP3的一个接点接集成块U1的18脚,接口JP3的另一个接点接集成块U1的19脚;所述的地址控制单元(d)包括集成块U3、8位拨动开关S1和电阻排SP1,集成块U3的8脚与15脚并联后接地,8位拨动开关S1的1-8脚并联后接地,8位拨动开关S1的9-16脚分别接集成块U3的11脚、12脚、13脚、14脚、3脚、4脚、5脚和6脚,电阻排SP1的2-9脚分别接多路开关S1的9-16脚,电阻排SP1的1脚接集成块U3的16脚,集成块U3的1脚和2脚分别接集成块U1的16脚和15脚,集成块U3的9脚接集成块U1的14脚,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电阻R4后接集成块U3的16脚,三极管Q3的基极接集成块U1的12脚,三极管Q2的基极串联电阻R8后接集成块U1的11脚,运算放大器U5A的输出端接集成块U1的7脚;所述的数据发射单元(e)为接口RF,接口RF的1脚和2脚分别接集成块U1的3脚和2脚,JP1的接点2和接点3分别接集成块U1的2脚和3脚。
2.无线测温系统,包括无线测温终端(1)、无线测温管理机(2)和现场计算机(4),无线测温终端(1)将测得的温度参数转变为无线信号发射给无线测温管理机(2),无线测温管理机(2)将温度参数通过以太网(3)传输给现场计算机(4);无线测温终端(1)由电源单元(a)、阻值计算单元(b)、第一数据处理单元(c)、地址控制单元(d)和数据发射单元(e)构成,电源单元(a)为测温终端提供3.6V的电源,阻值计算单元(b)计算热敏电阻的阻值,将计算出的阻值换算为温度,地址控制单元(d)控制终端的地址号,数据发射单元(e)将温度值发给无线测温管理机(2);无线测温管理机(2)由供电、接收单元(f)、第二数据处理单元(g)和数据输出单元(h)构成,供电、接收单元(f)为无线测温管理机(2)提供电源,并接收无线测温终端(1)发来的温度数据,第二数据处理单元(g)将接收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数据输出单元(h)将处理后的温度数据传输到现场计算机(4);其特征在于:供电、接收单元(f)为接口P1,接口P1的1脚为供电、接收单元(f)的VCC,接口P1的2脚接地,所述的第二数据处理单元(g)包括集成块U5、集成块U6和集成块U7,集成块U5的35脚和44脚并联后接供电、接收单元(f)的VCC,集成块U5的22脚接地,集成块U5的36-43脚分别接集成块U6的9-2脚,集成块U5的33脚接集成块U6的11脚,集成块U6的1脚和10脚接地,集成块U6的20脚接供电、接收单元(f)的VCC,集成块U6的12-19脚分别接集成块U7的3-10脚,集成块U7的12-19脚分别接集成块U5的43-36脚,集成块U7的22脚接集成块U5的19脚,集成块U7的27脚接集成块U5的18脚,集成块U5的24-30脚分别接集成块U7的25脚、24脚、21脚、23脚、2脚、26脚和1脚,集成块U5的31脚接集成块U7的20脚,集成块U7的28脚接供电、接收单元(f)的VCC,集成块U7的14脚接地,第二数据处理单元(g)还包括晶体振荡器M1,在晶体振荡器M1两端并联有串联电容组C22和C11,电容C22和C11的连接点接地,晶体振荡器M1的一端接集成块U5的21脚,晶体振荡器M1的另一端接集成块U5的20脚;所述的数据输出单元(h)包括集成块U8和RX232接口,在集成块U8的1脚和3脚之间连接有电解电容E1,电解电容E1的正极接集成块U8的1脚,在集成块U8的4脚和5脚之间连接有电解电容E3,电解电容E3的正极接集成块U8的4脚,在集成块U8的2脚和11脚之间连接有电解电容E2,电解电容E2的正极接集成块U8的2脚,在集成块U8的6脚和15脚之间连接有电解电容E4,电解电容E4的正极接集成块U8的15脚,集成块U8的15脚接地,集成块U8的8脚接RX232接口的2脚,集成块U8的14脚接RX232接口的3脚,RX232接口的5脚接地,数据输出单元(h)还包括由电容C33、电容C44、电容C55和电解电容E6组成的并联电容组,电解电容E6的正极接供电、接收单元(f)的VCC,电解电容E6的负极接地,在供电、接收单元(f)的VCC与地之间串联有电解电容E5和电阻R11,电解电容E5的正极接供电、接收单元(f)的VCC,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解电容E5和电阻R11的连接点接集成块U5的10脚,集成块U8的9脚接集成块U5的11脚,集成块U8的11脚接集成块U5的13脚,集成块U8的11脚接集成块U5的5脚,集成块U8的9脚接集成块U5的4脚;所述的数据输出单元(h)为RF接口P1,接口P1的1脚接供电、接收单元(f)的VCC,接口P1的2脚接地,接口P1的3脚和4脚分别接集成块U5的4脚和5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供电公司,未经邯郸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36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