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端盖与外壳铆合辅助装置改进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3594.3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0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蒋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晓华 |
主分类号: | H02K15/14 | 分类号: | H02K15/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外壳 辅助 装置 改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端盖与外壳铆合辅助装置改进。
背景技术
在一些小型电机生产过程中,电机端盖与电机外壳之间采用直接铆合方式连接固定,由于这类电机体积较小,电机端盖与电机外壳铆合连接处结构比较细微,不易于利用正常生产中的冲床来冲压,但是如果特别制作一种针对这类电机使用的冲床显然不符合市场需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0年12月29号公告授权的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690328U,该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电机端盖与外壳铆合辅助装置改进,提供了一种上下模分别设铆刀且在上下模上还设有缓冲装置的设计方案,在电机端盖和电机外壳之间的铆合的加工工作中显示出其较好的操作性能,但是该发明的铆刀固接在上下模上,铆刀磨损后更换工序就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的电机端盖与外壳铆合辅助装置,且保证便于更换铆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端盖与外壳铆合辅助装置改进,包括上模座和设在上模座下方的铆刀架,所述铆刀架上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有至少一把铆刀,铆刀下端设有铆刀头,铆刀和铆刀架之间采用螺纹紧固件连接,将方便于铆刀的安装和更换铆刀时的拆卸工作。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铆刀连接在铆刀架的外圆周面上,在视觉上和空间上更进一步方便铆刀的安装和拆卸工作。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铆刀成对对称设在铆刀架外圆周面上,,可以一次对待加工工件两处铆合部位进行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铆刀设有两对。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铆刀头在每把铆刀上设有两个。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铆刀上设有穿装螺纹紧固件的腰形孔,把铆刀通过螺纹紧固件链接到铆刀架上时,腰形孔可以有助于调节找正铆刀的位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螺纹紧固件为螺栓。
本发明采用铆刀由螺纹紧固件连接在铆刀架上,在铆刀磨损到一定程度,需要更换新的铆刀时,只需旋下螺纹紧固件,就可以更换新的铆刀了,而且在安装过程螺纹紧固件连接安装比固接装配更为便捷,有效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铆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一种电机端盖与外壳铆合辅助装置改进,包括上模座1和设在上模座下方的铆刀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刀架上通过螺纹紧固件5连接有至少一把铆刀3,铆刀下端设有铆刀头,在装配铆刀时,只需在对应孔位上旋上螺栓即可,需要拆卸更换铆刀时,旋下螺栓,就可以取下铆刀3,操作非常方便;所述铆刀是设在铆刀架的外圆周面上,这样不论在视觉上还是操作空间上都更方便铆刀的安装和拆卸工作,当然还可以是设在铆刀架2的底部端面上;所述铆刀3是成对对称的设在铆刀架上,每对铆刀3关于铆刀架2轴线对称,这样可以一次加工工件的两处需要铆合的部位,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所述铆刀是设有两对,且这两对铆刀是每对均关于铆刀架的轴线对称的,所述铆刀上设有穿装螺纹紧固件5的腰形孔4,在铆刀链接到铆刀架上时,螺纹紧固件5可以通过铆刀上的腰形孔4,调节和找正铆刀位置,所述腰形孔4是设有一个;铆刀设有两个相向对应的铆刀头6,可以实现对工件一次进行双侧的铆合部位进行加工,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螺纹紧固件5为螺栓。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晓华,未经许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3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