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上便携式应急自救腰带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3448.0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8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段建国;房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18 | 分类号: | B63C9/18;B63C9/15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013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便携式 应急 自救 腰带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生圈,特别涉及一种水上便携式应急自救腰带及其该腰带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由中国卫生部发表的数字显示,中国每年有57000人溺水死亡,相当于每天有150多人。人们面临突然而来的灾难时,没有应急设备;在海边亲水玩乐,遇到危险时同样也没有较好的自我保护措施。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一种可以让人们正常情况下无负担,在溺水时能够应急自救的设备。所以发明一款即时迅速的水上自救设备,该设备平时为普通腰带形式,水上遇到危险时,可迅速在腰间形成救生圈,从而解决携带方便,紧急情况下的水上自救问题,减少溺水事故发生;溺水事故已是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
一般而言,出于在发生海难事故或船舶故障、火灾、沉没等紧急事态时紧急逃生及救生目的,船舶上往往一同搭载有救生艇和救生圈或救生衣等各种救生装备。
这些救生装备中,救生艇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弃船逃生,在发生事故时,多名人员可以一次很安全地逃生,但只有规模较大的船舶可以搭载,因此,小型船舶一般只配备救生圈或救生衣。
另外,这些救生装备基本上是需要根据搭载人员数,同时搭载相应数量的装备,但在船舶有限的空间内,根据所有人员数配备相应数量的救生装备,从现实角度或费用角度而言,都很困难。
因此,在未按人员数配备救生装备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如果不能搭载救生艇,就只有依靠救生圈或救生衣在海上漂流,直到获救,如果连救生圈或救生衣也没有,往往会丧失生命。
另外,海难事故的发生时间无法预测,以往的救生圈需要个人始终携 带在身边,十分不便,以往的救生衣也需要一直穿着,活动十分不便。
目前的技术而言能实现便携自救的方式有:通过压缩气体充气、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充气或者塑料发泡三种方式增加体积而实现加大浮力,实现自救。针对三种技术调查分析,应用性、安全性、实用性最佳的是实时塑料发泡的方式实现水上便携式应急自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上便携式应急自救腰带及其该腰带的使用方法来解决当发生海难事故等各种事故及船舶火灾或沉没等紧急情况时的水上自救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上便携式应急自救腰带,包括圆环形弹性橡胶圈,所述弹性橡胶圈为空心结构;还包括一打开装置,所述打开装置与所述弹性橡胶圈相连接,所述打开装置包括编成套结且节节相套的尼龙编织绳和安置在尼龙编织绳打开端上的塑料卡环,所述塑料卡环用来固定所述尼龙编织绳打开端;所述尼龙编织绳可拆卸的安置在所述弹性橡胶圈上,所述尼龙编织绳将所述弹性橡胶圈分成两个以上同等大小的放料装置,所述各放料装置之间通过所述尼龙编织绳密封连接,所述各相邻的放料装置内一个放置异氰酸酯液体,另一个放置多元醇液体。
优选的,所述方法的步骤如下:
(1)使用者在使用时,首先将腰带固定在腰上,其也可以固定在使用者衣服上。
(2)当遇到危险时,使用者用手拉动腰带打开装置上的尼龙编织绳,尼龙编织绳打开端受力从而牵动塑料卡环,塑料卡环由于受力从而解除对尼龙编织绳打开端的固定作用。
(3)解除固定的尼龙编织绳逐渐松开,各放料装置之间接通,由于人的晃动及水的冲击,使得异氰酸酯液体、多元醇液体混合,混合的异氰酸酯、多元醇溶液迅速在弹性橡胶圈形成发泡塑料,发泡塑料使弹性橡胶圈膨胀从而形成具有浮力的救生圈进行自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聚氨酯的发泡原理,将异氰酸酯液体、多元醇液体安置在弹性橡胶圈内,利用其化学原理在短时间内发泡,发泡塑料使弹性橡胶圈膨胀从而形成具有浮力的救生圈进行自救;在尼龙编织绳打开端上设有塑料卡环,是为了提高尼龙编织绳打开端的稳定性,防止小的碰撞导致的不必要发泡,提高了本发明使用的稳定性。
本发明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泡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34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多功能升降维修车
- 下一篇:一种钣金返修工具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