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油井的清蜡和防蜡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2749.1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8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瑞;段维庆;侯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恩瑞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24 | 分类号: | C09K8/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左明坤;解政文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油井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清蜡和防蜡制剂,特别是涉及了一种用于油井的清蜡和防蜡制 剂。
背景技术
油井结蜡的内在原因是原油含蜡,蜡含量越多,结蜡就越严重。在油层条件下,由 于介质温度高,蜡是溶解在原油中的,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底,再从井底上升到井口的 过程中,由于压力温度的降低,蜡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严格地说,蜡是指碳 数比较高的正构烷烃,通常把大于C16的正构烷烃称为蜡。石蜡则是各种正构长链正构 烷烃的混合物;地蜡是指异构烷烃或带有环烷和芳烃的长链烷烃。实际上在油井现场所 遇到的蜡要复杂的多,人们常把那些与正构烷烃混合在一起的含有高碳烃类、沥青质、 胶质、泥沙、铁锈、油泥、等的黑色半固态和固态物质统称为蜡。
油井结蜡会影响正常生产,因此油井清防蜡也是采油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防蜡技术是往油井中投加添加剂来达到清防蜡的目的。防蜡机理:结蜡过程主要是 晶体的生长过程,若能控制品核形成,就能阻断晶体长大,蜡晶最终不能形成。它可以 采用以下防蜡剂:
1、稠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类防蜡剂
该类防蜡剂主要通过参加形成晶核,从而使品格扭曲,不利于石蜡结晶继续生长。
2、活性剂类防蜡剂
油溶性活性剂是通过改变蜡晶表面性质而起作用,由于这类活性剂在蜡晶表面吸 附,使它的表面由非极性变成极性表面,不利于蜡分子进一步沉积。
3、水溶性活性剂
它是通过改变结蜡表面(如油管、抽油杆)的性质而起作用,由于这类活性剂可吸 附在结蜡表面,使它变成极性并有一层水膜,不利于非极性的蜡在其上沉积。
4、高分子型防蜡剂
这是一类油溶性的具有支链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这些高分子化合物在原油中形成 网络结构,而石蜡就在网上分布,并彼此分离,不能互相聚结长大,也不易于在金属表 面沉积,易被油流带走。
清蜡机理是油基清蜡剂即蜡的熔剂,它们能够溶解已结晶析出的蜡。传统的清蜡剂 如柴油、煤油、汽油、苯、甲苯等。原来用的较多的氯仿、四氯化碳等虽有优异的清蜡 能力,但由于残留在原油中使得在原油加工阶段严重腐蚀加工设备而逐渐停止使用。为 了提高清蜡能力,可以采用油基清蜡剂和水基清蜡剂,水基清蜡剂是以水为分散介质, 其中溶有活性剂,互溶剂和碱性物质。活性剂主要使得结蜡表面转为亲水,有利于蜡的 脱落;互溶剂主要是增强蜡在水中溶解度,一般为醇及醇醚;碱的作用是与蜡中涸青质 等极性物质反应,产物应以分散于水,促石蜡溶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防蜡剂和清蜡剂只能单一使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既 可以防蜡又可以清蜡的制剂。
为了完成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油井的清蜡和防蜡制剂,其中:它由5-15%的聚氧乙烯山梨糖 醇油酸酯、15-25%的聚氧乙烯十八烷胺-8、20-30%聚氧乙烯油醇醚-11、35-45% 的水和2-8%的乙酸钠组成;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油井的清蜡和防蜡制剂,其中:它由10%的聚氧乙烯山梨糖醇油 酸酯、20%的聚氧乙烯十八烷胺-8、25%聚氧乙烯油醇醚-11、40%的水和5%的乙酸钠 组成;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油井的清蜡和防蜡制剂,其中:清蜡和防蜡制剂的比重为0.93~ 1.04;pH值为7.1~9.0;防蜡率大于77%;降粘率大于74%。
本发明的用于油井的清蜡和防蜡制剂与现有的清蜡剂和防蜡剂相比,具有以下优 点:
1、使用安全,在使用过程中无燃烧和爆炸的可能性。
2、比重一般大于0.93,对高含水原油井可以从套管加入并易于沉于井底,起到清 蜡和防蜡作用。
3、不但具有清防蜡作用,而且还具有降粘作用。
4、清蜡和防蜡剂不具有腐蚀性,所以对采油设备腐蚀性小。
5、凝点低于-30℃,适宜寒冷季节使用。
6、简化药剂投加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油井的清蜡和防蜡制剂,它由5-15%的聚氧乙烯山梨糖醇油酸 酯,最好为10%;15-25%的聚氧乙烯十八烷胺-8,最好为20%;20-30%聚氧乙烯 油醇醚-11,最好25%;35-45%的水,最好为30%和2-8%的乙酸钠,最好为5%组 成。
本发明的制剂性能指标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恩瑞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恩瑞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2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收音机自诊断方法
- 下一篇:高效率全数字发送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