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1872.1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2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郑世楷;李绍铭;陈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L67/00;C08L23/08;C08L77/02;C08L77/06;C08L75/04;C08K9/04;C08K3/34;C08K3/26;C08K5/20;C08K5/09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 代理人: | 陆鑫;高雪琴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层状 复合材料 | ||
1.一种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包含一第一材料与一第二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材料选自于聚酰胺、聚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并乙基双十八酰胺、硬酯酸镁、以及硬酯酸锌所构成的群组,且所述第一材料平均分子量小于10000;以及
所述第二材料为一有机改质层状材料,其所占重量百分比为所述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的1~65%,且所述第二材料各层平均层间距介于1~9纳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为黏土或水滑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各层平均层间距介于2~5纳米。
4.一种聚酰胺/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树脂,包含一第三材料与一第四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材料包含有一第一材料以及一第二材料,其中所述第一材料选自于聚酰胺、聚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并乙基双十八酰胺、硬酯酸镁、以及硬酯酸锌所构成的群组,且所述第一材料的平均分子量小于10000;
所述第二材料为一有机改质层状材料,且所述第二材料各层平均层间距介于1~9纳米;以及
所述第四材料选自于聚酰胺及聚酰胺共聚合物所构成的群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酰胺/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改质层状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所述聚酰胺/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树脂的1~3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酰胺/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材料为尼龙6或尼龙6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酰胺/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改质层状材料各层平均层间距介于4~6纳米。
8.一种聚胺酯/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树脂,包含一第五材料与一第六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材料包含有一第三材料及一第四材料,而所述第三材料包含有一第一材料以及一第二材料,其中,所述第一材料选自于聚酰胺、聚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并乙基双十八酰胺、硬酯酸镁、以及硬酯酸锌所构成的群组,且所述第一材料的平均分子量小于10000;
所述第二材料为一有机改质层状材料,且所述第二材料各层平均层间距介于1~9纳米;
所述第四材料选自于聚酰胺及聚酰胺共聚合物所构成的群组;以及
所述第六材料选自于聚氨酯、聚氨脲酯及其共聚合物所构成的群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胺酯/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改质层状材料的重量比为所述聚胺酯/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树脂的0.1~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胺酯/有机改质层状复合材料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改质层状材料各层平均层间距介于4~6纳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18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管上蜡机
- 下一篇:电动翻转且防碰撞的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