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频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1689.1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3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廖光煊;梁天水;孔维平;王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辰泰鸿业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7/00 | 分类号: | A62C37/00;A62C35/5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 高压 水雾 自动 灭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变频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细水雾灭火系统具有环保、安全、灭火能力强、灭火耗水量少、水渍污染小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灭火技术,在消防领域中应用广泛。细水雾技术是通过特制喷头将流经喷头的有一定压力的水或气流雾化成具有极细水滴的细水雾,并以冷却、窒息和阻热辐射的原理进行灭火。细水雾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对环境无污染,可降低火灾中的烟气含量及毒性,净化火灾现场。目前使用的细水雾灭火系统有双流体(气、水)细水雾灭火系统和高、中、低压单流体细水雾灭火系统等,其中,高压单流体细水雾灭火系统与其他灭火系统相比产生的雾滴直径更小,灭火快,用水量少,对火场污染最小,特别适合扑灭油池火和电气火灾。根据产生高压水的方式不同,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分为泵组式和瓶组式。瓶组式是用气瓶气囊中储存的高压气体推动高压水进入喷头产生细水雾,其无需电源驱动,但灭火持续时间有限;泵组式是用高压柱塞泵将纯水压入系统管网中,灭火持续时间不受限制,需要电机驱动。
现有技术的泵组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通常都包括小功率电机驱动的稳压泵和大功率电机驱动的高压泵两组泵,无火警时稳压泵工作,保持管路中有一定的水压;有火警时,稳压泵停止工作,高压泵启动,使管路中的水达到高压,经过细水雾喷头喷出进行灭火。这种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由于设置了两组泵,不仅占地空间大,还增加了设备成本;同时,在应急状态下突然的停止和启动稳压泵或高压泵,很容易损坏电机,水压越高这种损坏的可能性就越大,损坏也越严重,因此也降低了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频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装置,其包括: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系统;
供水单元,所述供水单元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包括储水箱、安装在储水箱内的液位计、与所述储水箱相连的高压泵组、驱动所述高压泵组工作的电机、多条供水管路以及安装在所述供水管路上的压力表和阀门;
火警探测单元,所述火警探测单元用于探测火情并及时将火情信息传送至控制系统;
细水雾喷雾单元,所述细水雾喷雾单元设置在被保护空间内,包括多个与供水单元相连的细水雾喷头;
根据本发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一个与电机相连并能够调控电机工作的功率大小或转速的变频器,所述变频器的输出频率由控制系统控制。
优选地,所述火警探测单元包括设置在被保护空间内的多个感温探测器和/或感烟探测器。
优选地,所述供水单元包括设置在高压泵组下游的供水管路上的至少一个稳压压力表和至少一个高压压力表,所述稳压压力表和高压压力表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用于向控制系统提供水压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泵组下游的供水管路分流为两条供水支路,稳压压力表即设置在其中的一条供水支路上,且该供水支路在位于所述稳压压力表上游处设置有当压力增大到设定值时能自动关闭的保护阀,该供水支路在位于所述稳压压力表下游处设置有单向阀。
根据本发明,所述供水单元还包括从高压泵组出水口处引出的一条溢流管路,所述溢流管路的另一端口与储水箱相连通且位于储水箱的上部;所述溢流管路上设置有安全溢流阀,其在压力增大到一定值时能自动开启供水通过,以进行泄流减压。
另外,所述供水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高压泵组进水口与所述储水箱之间的过滤器和单向阀,以及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处并由控制系统控制开启或关闭的补水阀。
进一步地,液位计设置有高水位、低水位和极限低水位三个水位感应触点;当液位计感应到储水箱中的水位超过高水位时,控制系统控制关闭补水阀,停止补水;当液位计感应到储水箱中的水位低于低水位时,控制系统控制开启补水阀,开始补水;当液位计感应到储水箱中的水位低于极限低水位时,控制系统控制电机立即停机以保护高压泵组。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辰泰鸿业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辰泰鸿业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16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