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挡风玻璃控制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1529.7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5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徐宗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宗保 |
主分类号: | E05F15/16 | 分类号: | E05F15/16;E05F1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1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挡风玻璃 控制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挡风玻璃控制系统和方法。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对车内环境进行换气操作可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打开车辆侧窗,让车内空气和车外环境进行对流;或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打开天窗,利用气流在车身周围的快速流动形成的负压效应将车内空气抽出,达到对车内环境进行换气的效果。车辆后挡风玻璃固定安装在车身结构上,其相对于车身不能移动。具体的,在车身或在行李箱盖上设置后挡风玻璃安装槽,将后挡风玻璃镶嵌在安装槽中以固定后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一旦装车后,其相对于车身的位置就固定下来了。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
1,通过打开车辆侧窗进行换气时,驾驶者直接感受到车辆运动过程中的强烈气流和/或灰尘,另外,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高风噪和高胎噪将增强驾驶者的疲劳感觉;
2,通过天窗和车身周围形成的负压效应进行换气时,其换气效果较好,且驾驶者有较好的驾驶感受;但是,车辆一般只在高档车辆中配置天窗,而在一些中低档车中并不配置天窗,因此驾驶者只能采用第一种方式进行换气操作;另外,如果考虑在车辆中加装天窗,其成本较高,且加装过程复杂;
3,车辆后挡风玻璃固定安装在车身结构上,其相对于车身不能移动,无法通过后挡风玻璃和在后挡风玻璃处行车的负压效应进行换气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后挡风玻璃控制系统和方法,通过将现有技术中后挡风玻璃与车身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改变为活动连接关系,实现了后挡风玻璃相对于车身的运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利用后挡风玻璃相对于车身的运动和在后挡风玻璃出形成的负压对车内环境进行换气操作。
一种后挡风玻璃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微处理器、电机、执行机构和后 挡风玻璃,其中,执行机构对称分布在后挡风玻璃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后挡风玻璃连接在执行机构上。
上述执行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与电机连接的连接部件,后挡风玻璃固定在第一连杆上,第一连杆安装在后挡风玻璃的上部,第二连杆安装在后挡风玻璃的下部,并在后挡风玻璃安装槽中设置有滑轨。
一种实现权利要求所述的后挡风玻璃控制系统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微处理器获取输入的后挡风玻璃开启信号;
2)、所述微处理器根据所述后挡风玻璃开启信号,控制电机的运转以带动后挡风玻璃的开启。
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实施本发明提出的后挡风玻璃控制系统和方法,通过将现有技术中后挡风玻璃与车身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改变为活动连接关系,实现了后挡风玻璃相对于车身的运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利用后挡风玻璃相对于车身的运动和在后挡风玻璃出形成的负压对车内环境进行换气操作;其换气效果温和,解决了未安装天窗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换气功能,避免了打开侧窗玻璃通风时带来的高风噪和高胎噪,避免了驾驶者直接感受到车辆运动过程中的强烈气流和/或灰尘,增加了行车安全性和驾驶乐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为执行机构的结构图。
图3为后挡风玻璃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宗保,未经徐宗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1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