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电子针灸治疗仪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0521.9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0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杜明辉;张新军;刘培峰;李德良;杨晓东;辜大光;范振粤;袁仁坤;范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南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电子 针灸 治疗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智能电子针灸治疗仪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学的进步,电子脉冲模拟中医针灸已逐渐取代传统针灸手法,众所周知,传统针灸手法每捻转或提插一次实质上相当于电子针灸产生的一个脉冲电刺激,这个刺激能够沿着人体经络向其所属的脏腑器官传导,引起该器官的植物神经系统进行修复和调整,同时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平衡阴阳,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市面上出现各种不同型式的电子针灸仪,都是采用单个方波脉冲间隔促使银针刺激人体穴位,针感效果不理想,因为人体实质上是一个导体,现有的脉冲信号进入皮肤表面后便大部分被扩散,真正进入人体穴位的信号只是很少一部分,达不到针灸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子针灸治疗仪及其控制方法,其可防止多路刺激信号相互干扰,确保施针安全,也更好地实现深度刺激人体穴位,起到模拟针灸治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电子针灸治疗仪,包括有MCU处理器、信号输出模组,该信号输出模组的输入端与MCU处理器连接,该信号输出模组具有多个提供脉冲信号的输出端,且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输出端输出信号;每一个输出端所输出的脉冲信号是由多个间隔的刺激组形成,每个刺激组由连续的多个方波脉冲数组成。
进一步,各输出端分成若干个刺激模组,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刺激模组工作,且每个刺激模组至少由两个输出端构成,每个刺激模组中的各输出端依次交替输出刺激组。
进一步,每个刺激组由5个方波脉冲组成。
进一步,每个方波脉冲周期为11-50毫秒,每个方波脉宽为1-25毫秒;脉冲电压在0.1V-10V。
进一步,还包括有一显示输入装置,该显示输入装置与MCU处理器连接。
一种智能电子针灸治疗仪的控制方法,系由MCU处理器控制信号输出模组各输出端输出脉冲信号,且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输出端输出信号;每一个输出端所输出的脉冲信号是由多个间隔的刺激组形成,每个刺激组由连续的多个方波脉冲数组成。
进一步,各输出端分成若干个刺激模组,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刺激模组工作,且每个刺激模组至少由两个输出端构成,每个刺激模组中的各输出端依次交替输出刺激组。
进一步,每个刺激模组中各输出端所输出脉冲信号步骤是:先由其中一个输出端输出一个刺激组后,便再次由此另一个输出端输出一个刺激组,各输出端依此轮回交替输出刺激组。
进一步,每个刺激组由5个方波脉冲组成。
进一步,每个方波脉冲周期为11-50毫秒,每个方波脉宽为1-25毫秒;脉冲电压在0.1V-10V。
本发明优点如下:(1)本发明提供多个输出端输出多路脉冲信号,且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输出端输出信号,从而在各路脉冲信号通过信号线传递给银针时,不会产生相互干扰,保证施针安全,也更好地实现深度刺激人体穴位,起到模拟针灸治疗效果。(2)本发明各输出端输出的多路刺激信号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刺激模组方式,既丰富治疗形式,也更好地实现深度刺激人体穴位,起到模拟针灸治疗效果;同时也通过特定方波形成刺激组之脉冲信号,也更具有针感效果,并且更好地防止脉冲信号在人体皮肤表面扩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路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一个输出端输出的脉冲信号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由两个输出端组合形成刺激模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一个刺激模组的脉冲信号输出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由四个输出端组合形成刺激模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一个刺激模组的脉冲信号输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智能电子针灸治疗仪,包括有MCU处理器10、信号输出模组20以及显示输入装置30,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南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南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05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